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11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随访表"进行随访,从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置入物类型、卧床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 41例患者获得10~52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37例(90.2%)患者在伤后2~5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3.6 d,Garden Ⅱ、Ⅲ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术,Garden Ⅳ型及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加髂骨瓣植骨术.术中复位评价平均4.83分,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8%.Garden Ⅳ型骨折优良率较Ⅱ、Ⅲ型骨折优良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5). 结论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坚强内固定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Garden Ⅳ型骨折髂骨瓣植骨、合理的早活动和晚负重是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力保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术后康复策略,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股骨骨折合并股深动脉损伤临床并不多见 [1],误诊可能导致局部反复出血、血肿形成、筋膜窒综合征、肌肉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2].本文报告一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合并股深动脉损伤,继而发生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针对骨化性肌炎的预防进行了综合治疗和短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初步应用PCCP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大陆首例PCCP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术中骨折闭合复位后,C型臂定位切口位置,安放钢板,冉按一定顺序打科颈螺钉以及锁钉.术后逐月随访,分析患者恢复状况,并对国外应用PCCP系统的文献进行复习比较,评价目前PCCP系统治疗骨折的优缺点. 结果 本例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良好,PCCP钢板固定牢固,手术历时90 min,手术出血约100 mL,术后3个月患肢髋关节活动自如(伸屈0~150°),Harris系统评分为91分. 结论 PCCP系统对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微创,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导向器引导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可行性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9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找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骨性最突出点,分别为(A)和(B),经AB的中点(M)做一垂直于AB的平面(α).在髋臼后柱的α截面上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测量其最大直径(d),以及置入点(C)到坐骨结节远端(D)的距离CD.比较d、CD在男女之间及左右两侧间的差异.结果:共获得58个半骨盆,男26个,女3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置入成功率为87.9%,其中男性为96.2%,女性为81.3%.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1.44±3.20)mm,且男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01).CD为(19.10±5.10)mm.结论:沿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最突点连线的中垂线置入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是可行的,该方法更适用于男性,可作为研发导向器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24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 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6-04/2007-03及2007-04/12两个时期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24例。根据时间分为2组,2006年组12例CMV-IgM阴性、CMV-IgG阳性,4例CMV-IgM、CMV-IgG均阴性。2007年组6例CMV-IgM阴性、CMV-IgG阳性,2例CMV-IgM、CMV-IgG均阴性。两组移植后常规静脉注射或口服更昔洛韦。检查肺CT,对肺CT有改变者,2006年组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2007年组采取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果:2006年组16例患者中11例痊愈,5例死亡。2007年组8例患者均治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结论:肾移植后临床表现及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早期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联合应用复方新诺明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均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夏冰  王钢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4):815-818
人群资料、临床前研究和基础实验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信号系统在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对治疗药物的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本文就靶向IGF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当前靶向IGF系统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和钻孔引流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选择108例,施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46例,钻孔引流术治疗62例,比较其近期和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108例中传统组46例,钻孔引流组62例,病死率分别为17.4%和14.5%。术前Glassgow(GCS)评分≤8分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传统开颅组和钻孔引流组在中等量基底节区血肿的治疗中,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应尽量选择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儿童术后的心理反应及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对其术后治疗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6例儿童在手术后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其心理反应类型。结果:全部儿童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通过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了患儿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成功率,有效缩短了住院日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后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采取相应、及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LPS)对人工关节磨损钛微粒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破骨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PGE2)的作用。方法:巨噬细胞分别与清洁钛微粒、LPS结合钛微粒、LPS联合培养,相应分为4组:清洁钛微粒组,LPS结合钛微粒组,LPS组及对照组。各组在1,2,3,4,6,8,10,12,16,20,24h时点分别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TNF-α、IL-1、IL-6、PGE2含量。结果:LPS组和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在各相应时点较对照组和清洁钛微粒组分泌TNF-α、IL-1、IL-6和PGE2显著增高(P<0.01)。LPS组1-4h内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PGE2迅速增加,并在随后24h维持在较高水平。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IL-6和PGE2缓慢逐步增高。LPS组和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分泌TNF-α量比清洁钛微粒组高约一个数量级。LPS组巨噬细胞分泌TNF-α较LPS结合钛微粒组高1-3倍。清洁钛颗粒组较对照组IL-1、IL-6和PGE2分泌量无差异。结论:LPS具有强大的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破骨性细胞因子的作用。钛微粒与LPS结合后,延缓了LPS对巨噬细胞的刺激。LPS与清洁磨损钛微粒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溶骨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0.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缓解期重视扶正,病后期则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