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当前医学生医学专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作用,促进结合我国国情、社会文化传统和具体医疗职业行为的医学专业精神的本土化和可操作化研究;同时,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对医学生的医学专业精神进行全程、全员、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42.
刘继英  龚云辉  王通  邵靖 《中外医疗》2010,29(7):191-192
浅谈冷冻切片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按切片完整性、平整度、染色等指标进行冷冻切片观察并评价。结果切片不完整19.56%,染色差6.76%,切片脱落1.47%,切片卷缩17.79%,切片完好54.41%。因此,预防冷冻切片中各种常见问题的出现,提高冷冻切片水平,可更好地发挥冷冻切片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茴香霉素在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了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及MTT法分析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茴香霉素对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茴香霉素对小鼠CD3^+淋巴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IY25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茴香霉素浓度从1.0ng/ml逐渐增至25.0ng,ml,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以10.0ng,ml和25.0ng,ml茴香霉素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r=-0.96,P〈0.01)。进一步发现,1.0—25.0ng/ml茴香霉素能够使ConA或PDB加Ion诱导的淋巴细胞停滞于G0/G1期,阻止其进入S期,且阻止作用随上述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r=-0.97,P〈0.01和r=-0.98,P〈0.01)。据此选用最佳剂量10.0ng/ml,茴香霉素能够明显抑制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IY25的表达(P均〈0.01)。结论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胎盘淋巴细胞内的表达状况及其与NOD/SCID孕鼠妊娠转归的关系。 方法: 比较BALB/c和NOD/SCID小鼠孕13.5 d胚胎吸收率(RR), 采用4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淋巴细胞内Th1型(TNF-α和IL-2)和Th2型(IL-10)细胞因子表达率。 结果: 虽然NOD/SCID小鼠存在多重免疫缺陷,但BALB/c和NOD/SCID小鼠孕13.5 d RR无显著差异;NOD/SCID×NOD/SCID母-胎界面CD8+IL-10+/CD8+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BALB/c×BALB/c妊娠模型(P<0.01), 而CD4和CD8阳性细胞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母-胎界面CD8+IL-10+/CD8+细胞百分率自发性升高可能与NOD/SCID小鼠基本正常的生育力有关。  相似文献   
45.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小鼠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在小鼠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建立了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 A)刺激下评价小鼠T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JNK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应用CellQuest软件分析增殖细胞各代所占比例和增殖指数(PI)及抑制指数(HI)。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不同剂量SP600125对Con 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T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结果随着SP600125浓度从1.0μmol/L逐渐增至16.0μmol/L,Con A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以8.0~16.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剂最依赖关系(r=0.98,P<0.01);选择最佳剂量8.0μmol/L,SP600125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时间从24h递增至96b而逐渐增强;进一步发现SP600125能使PDB加Ion刺激的小鼠T细胞停滞于G_0/G_1期,阻止其进入S期和G_2/M期,且阻止作用随上述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S期:r=-0.98,P<0.01;G_2/M期:r=-0.88,P<0.05);SP600125也呈剂量依赖性地使Con A诱导的T细胞停滞于G_0/G_1期,阻止其进入S期(r=-0.90,P<0.05)。结论JNK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小鼠T细胞增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紫外线对角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紫外线(UV)照射对HaCaT角质细胞系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紫外线低剂量(UVA2J/cm2,UVB10mJ/cm2)和高剂量(UVA6J/cm2,UVB30mJ/cm2)照射HaCaT细胞,继续培养15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线粒体质量(mitochondrial mass);使用碘化丙啶(PI)进行DNA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二倍体分析凋亡,以及进行Annexin V-FITC与PI共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HaCaT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ψm下降的细胞比例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为7.94%±1.02%、25.87%±4.55%、39.27%±5.32%;线粒体质量降低的细胞比例同样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分别为15.19%±1.58%、40.36%±4.41%、68.79%±5.46%。用PI检测DNA含量所产生的亚二倍体峰观测凋亡率,对照组、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1.82%±0.51%、30.16%±5.47%、58.49%±5.98%。用Annexin V-FITC/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程度,其结果与PI-DNA染色所得结果一致,对照组仅有少量细胞死亡,低剂量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为多(Annexin V-FITC单阳性细胞),高剂量组以坏死细胞为多(Annexin V-FITC/PI双阳性)。 结论: HaCaT细胞经紫外照射后,线粒体去极化作用增强,同时线粒体质量降低,这些变化与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及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①建立DNFB所致小鼠ACD模型,以不同剂量的OMT、PBS、氢化可的松(HCT)进行腹腔注射,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变化。②利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OMT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①OMT对DNFB所致小鼠ACD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且与同等剂量HCT作用效果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减小。②体外实验证明,在500、125和31 mg/L组,OMT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结论: OMT对DNFB所致小鼠ACD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OMT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8.
地塞米松影响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刺激小鼠胸腺细胞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 方法: 以终浓度1×10-6mol/L地塞米松(DEX)刺激小鼠胸腺细胞,通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在0、1、3、5、7、9、11、24和27 h时点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平均J-aggregate(FL2)和平均J-monomer (FL1)含量,并计算线粒体膜电势(FL2/FL1)。 结果: 本研究中,小鼠胸腺细胞离体后FL1所反映的线粒体质量迅速下降,至5 h对照组达到平台期(913.38±70.11),然后缓慢下降到27 h的(622.80±22.81)。DEX组FL1在1 h和3 h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从5 h(660.91±72.95)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27 h的(309.70±53.35)。对照组和DEX组FL2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1-9 h,对照组和DEX的△Ψm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11、24和27 h,对照组△Ψm分别为(256.41±21.59)、(214.14±23.21)和(146.14±17.97),而DEX组△Ψ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138.28±20.59)、(111.61±29.67)和(72.92±17.86)。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降低和△Ψm下降是早期事件,而细胞内现存线粒体△Ψm下降则是较晚期的事件。在本研究中,线粒体质量下降与现存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之间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49.
50.
生长因子的新面孔——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是重要的蛋白药物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aFGF)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的活性蛋白,它不但能够促进创伤修复,而且具有心肌保护、局部缺血保护、神经保护等作用。在FGF蛋白家族的23个成员当中,aFGF最早被人们发现,而且被认为是该家族的原型。但是,迄今为止国外的aFGF的药用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SDA在2001年正式批准暨南大学医药中心申报的外用创伤药物重组人aFGF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国家专利局批准了aFGF相关的两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