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进展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3例。治疗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小时,溶栓前、后应用脑保护液治疗;对照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6小时,溶栓前、后未应用脑保护液治疗。两组均采用动或静脉溶栓及抗凝强化治疗,常规治疗相一致。在治疗后10天、30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治疗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随访。结果:治疗组采用超早期溶栓技术治疗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技术能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塞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 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2组基本二级预防措施一致.治疗组实施双嘧达莫餐后即服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3、5年随访后对其功能健康水平、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3年、5年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年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武警部队医院实行对外开放、扩大了收治范围 ,为缓和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 ,医院逐步走向社会化 ,开始聘用合同制护士 ,使用护工、卫生保洁公司等 ,这些变化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提出了新的要求。1 武警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出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就必须创新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观念,实现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点课程,护理学生对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生产实习和将来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多方考察和研究实践发现,"体验型"课型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并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综合素质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索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理想Fib调治目标值。方法初发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患者发病急性期选用注射用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原(Fib)维持在2.0~2.4g/L;30d后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将Fib维持在2.5~2.9g/L,并长期维持达标。在长期二级预防中,根据Fib水平值进行调治;对照组方法同治疗组,将Fib维持在1.3g/L以下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治疗组3年和5年心脏事件、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率及各种出血性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1);肝酶升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发病急性期将Fib维持在2.0~2.4g/L、30d后将Fib维持在2.5~2.9g/L,二级预防中根据Fib水平值进行调治,疗效显著、安全、患者依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最佳目标血脂水平预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的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观察及超声评价。方法 初发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6例,对照组101例。治疗组将LDL-C调治在1.82~2.10 mmol/L范围内,对照组控制LDL-C<1.82 mmol/L。随访3年、5年后对其功能健康水平、终点事件、超声学参数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3年、5年后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及5年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年和5年超声复查斑块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PSV、SR、PI、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将血脂调治在1.82~2.10 mmol/L的最佳目标血脂水平对预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效果显著;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便捷、可靠,重复性好,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二级预防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是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做好安全工作。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部队医院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前提,也是基础,更是“底线”。因此,安全发展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个体化血压调治技术的效果、终点事件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血压调治技术,以8个层次最佳目标血压根据病情给予实施;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血压进行调控。比较2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年和5年后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3.3%、9.5%vs 19.2%、5.9%vs 12.4%,P<0.01)。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vs 7.4%,P<0.05)。2组出血性表现、心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出率低于对照组(5.3%vs13.6%,P<0.05)。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个体化血压调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和病死率,极大提高功能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