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医药卫生   28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281.
U50,488H对大鼠离体心脏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 NE)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R)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五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I/R NE组;I/R U50组;I/R U50 NE组. 分离正常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20 min,再灌20 min造成I-R. 在此期间分别应用U50,488H(5×10-6 mol/L)和NE(1×10-7 mol/L)进行干预. 并测定心脏功能的相关指标. 结果:①心脏缺血后,心脏各项生理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心率上升,再灌注后情况有所恢复. 与I-R组相比较,给予U50,488H后,心脏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心率明显下降(P<0.05). ②假手术对照组偶发早搏,I-R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较,I-R NE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增高(P<0.01);如果提前给予U50,488H,发现不仅可以明显降低I-R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P<0.01),和降低I-R组心律失常的评分,而且明显降低I-R NE组心律失常的评分(P<0.01). 结论: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于NE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82.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后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基于心肌梗塞的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心电采集,记录和预处理,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分析RR间期序列,并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实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后关联维数和近似熵都减少,且15天后又逐渐恢复,急性心肌梗死后李氏指数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正常,结论: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可以反应心肌缺血的程度和急性心肌缺血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83.
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I_k动力学机制的计算机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能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数学模型。方法 :用计算机重建技术实现动力学机制的模拟。结果 :重建了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通道电流、开关因子动态过程及 I- V曲线。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84.
作者在离体时间对复阻抗频谱的影响、在体组织复阻抗频谱测量以及血细胞压积对血液复阻抗频谱的影响、静态电阻抗断层成像 (EIT)重构算法、实时 EIT系统及其成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阻抗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得到了如下提示性结论 :1在体动物组织缺血后短期内复阻抗频谱发生的变化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缺血引起的细胞外液成分的变化 ;2离体动物组织复阻抗频谱随离体时间发生的变化主要可能是由于细胞膜活性的改变引起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血液中血细胞含量是血液复阻抗频谱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血细胞含量越高 ,复阻抗实部越大 ,虚部最大值也越大 ;血液的特征频率与血细胞含量基本无关 ,从而提示这一特性与血细胞自身活性及状态有关 ;4EIT方法为一种观察微小阻抗分布扰动的敏感方法 ,初步的成像实验提示这一成像方法可以被用来诊断血流异常的病变 ,并能被用于长时间图像监护。  相似文献   
285.
葡萄糖-胰岛素-钾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钾液,G IK)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 I/R)犬心脏功能、冠脉血流量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分析胰岛素在G IK上述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犬M I/R模型,心肌定量缺血(左前降支血流量降低80%)50 m in,再灌注4 h。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G IK、葡萄糖-钾液(GK)和盐水对照组(n=8/组),再灌注前5m in输注G IK、GK、生理盐水。观察冠脉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4 h后测量并计算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G IK明显增加左前降支冠脉血流量(CBFLAD),改善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血清CK、LDH,减少心肌梗死范围,而GK无上述作用。结论:再灌注时输注G IK可促进再灌注心脏功能恢复及减轻心肌损伤,该作用可能与G IK增加冠脉血流量有关;胰岛素是G IK上述作用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28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培养液。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4周后,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标记细胞a-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干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能改善受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8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经尾静脉分别移植到1 d, 1, 2, 4 wk移植组体内(各组n=10),对照组则注入等量培养液(n=10). 4 wk后测定左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缺血梗死面积. 结果: 心肌梗死后1 d移植组左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梗死面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而1, 2, 4 wk移植组与1 d移植组对比左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其中2 wk移植组效果优于1 wk移植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1~2 wk亚急性期进行细胞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8.
复合营养素对应激大鼠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复合营养素对大鼠应激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两组,其中各自又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应激 复合营养素组.急性应激组束缚冷水浸泡应激30min,应激后0、0.5、1和2h处死动物取血;慢性应激组束缚冷水浸泡每日应激1次,30min,持续2周,最后1次应激结束后30min处死大鼠取血.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L-6水平.结果 束缚冷水浸泡应激可引起IL-6水平升高,而应用复合营养素对此有抑制作用.其中急性应激组应激后30min的变化最显著,IL-6水平由17.69±0.96pg/ml升高至29.67±1.64pg/ml,升高了67.8%;应用复合营养素可减轻应激所引起的IL-6水平的升高,30min时间点降至22.30±2.52pg/ml,降低了24.9%.慢性应激组其应激对照组的IL-6水平升高至30.69±1.08pg/ml,应激 复合营养素组则降低至22.70±1.68pg/ml.结论 复合营养素可以显著改善应激大鼠的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对减轻应激所造成的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