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62.
传统功法训练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功法增强推拿临床者的体质,增加其运用手法的技巧、耐力和功力,充分发挥推拿的临床疗效[1]。研究表明,功法训炼能够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免疫能力、心理功能[2-5]。功法训练也被普遍认为能显著增加推拿专业学生所需的肌力(指力、握力、臂力、腰腿力量等),但是关于肌力、肌耐力方面定量研究很少。本研究检验练功对学生捏握力、上肢肌耐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背景:目前关于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实验的操作性和重复性存在缺陷。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演变,以期为组织工程研究椎间盘纤维环提供方法和体外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实验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体积分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细胞传代培养一代后可换成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形态为圆形或梭形;原代细胞生长较慢,传代细胞生长增快:细胞具有甲苯胺蓝易染性: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表明纤维环细胞有I,II型胶原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在体外培养了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旁听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专业老师对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2008级物理治疗专业学生的授课,并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要求的7种基本能力为框架,体会香港理工大学老师的授课模式对培养医学生7种基本能力的的优势与效力,同时指出我国内地多数医学院校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上为培养本科生的基本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Fas配体(FasL)诱导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细胞的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1月龄SD大鼠(雌雄不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采用酶消化法,建立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传至3代纤维环细胞,建立FasL诱导体外培养纤维环细胞凋亡模型。实验中,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模型组应用适宜浓度的Fas配体(FasL)诱导其凋亡,药物组在FasL诱导的同时给予适宜浓度芍药苷培养液干预。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鉴定模型复制情况及观察芍药苷保护作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Caspase-3、Caspase-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药物组纤维环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药物组的Fas、Caspase-3、Caspase-8凋亡因子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芍药苷可通过下调纤维环细胞的Fas、Caspase-3、Caspase-8的基因表达,抑制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从而降低纤维环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铺灸对大鼠椎间盘、颈肌及脑组织一氧化氮体系的影响.方法 以12只大鼠建立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铺灸组大鼠每天于颈部督脉隔姜铺灸,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15 d后取大鼠椎间盘、颈肌、下丘脑组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组织NOS的活性.结果 铺灸组大鼠椎间盘、颈肌、脑...  相似文献   
67.
目的:验证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生脉胶囊(以下称灯盏组)上市后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应用"临床研究中央随机系统",对6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灯盏组343例,西医组335例。灯盏组急性期以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为主,恢复期以口服灯盏生脉胶囊为主。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为随访360 d的重要临床结局事件(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质量)。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良事件及发生率。结果:随访360 d,灯盏组病死4例,病死率为1.17%,西医组病死16例,病死率为4.78%,灯盏组病死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灯盏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21%,西医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3.59%,灯盏组复发率略低于西医组;灯盏组致残率为39.53%,其中严重致残率为1.49%,西医组的致残率为40.13%,其中严重致残率为3.13%,灯盏组致残率与残疾严重程度均低于西医组;生存质量比较,灯盏组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上肢功能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灯盏组发生不良事件11例,与药物治疗相关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7%,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恶心、头晕心慌,全部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出现,停药后1~2 d症状消失。灯盏组中发生13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临床医生判断3例ALT异常可能与药物使用有关,其余均与药物无关。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灯盏生脉胶囊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68.
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中颈椎病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探讨体质与颈椎病发病的联系,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单位性质将福州市区的行政机关、银行、学校、医院等单位分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50岁长时间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进行颈椎病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 739例,患颈椎病者286例,占调查对象的16.45%;平和质在非颈椎病人群中所占比例高于在颈椎病人群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64,P=0.000);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和痰湿质在颈椎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在非颈椎病人群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0,P=0.023;χ2=8.063,P=0.005);两种人群之间其他体质类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时,应针对不同地域颈椎病患者的体质特点,采用因地治宜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通督强脊手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各93例例;因未能完成牵引疗程,对照组有5例剔除,治疗组4例剔除,故可评价的患者177例,其中对照组88例,治疗组89例,治疗组采用通督强脊手法结合床边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床边牵引治疗,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评定,并运用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MCU)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以及颈椎活动的最大肌力。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进行Ridit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体R值的95%CI无重叠,R治疗〈R对照,表明通督强脊手法疗效优于牵引疗法。②对照组患者前屈、后伸和左旋转活动度无改善,P〉0.05;左右侧屈和右旋转活动度有改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方向活动度都有改善,P〈0.05。两种疗法对患者右侧屈活动度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患者左右侧屈和右旋转的最大肌力有提高,P〈0.05;而颈椎前屈、后伸和左旋转的最大肌力无改善,P〉O.05。治疗组患者颈椎方向活动最大肌力有改善,P〈O.05。两组患者颈椎右侧屈活动最大肌力改善无差别P〉0.05;其它活动最大肌力改善有差别,P〈0.05。两组患者右侧屈最大肌力改善无差异,P〈O.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最大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95。结论: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单纯颈椎牵引好,表明通督强脊手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