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6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水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报告水痘病例837例,年均发病率为68.35/10万;5~6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儿童占90.21%,发病年龄最大者41岁;报告突发疫情17起,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以春季为主;水痘疫苗接种率约为30%。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预防控制水痘的重点单位;建议将水痘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将水痘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23.
MTT比色法检测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TT比色法在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用1、2、4和8 Gy的γ射线照射肝癌细胞(HepG2)、食管癌细胞(EC-9706)和乳腺癌细胞(MCF-7),观察存活分数(SF)和平均致死剂量(D0).结果 γ射线剂量为2、4、8 Gy时,HepG2 和EC-9706的SF均显著低于MCF-7(P<0.05、<0.01);D0值HepG2 (2.36 Gy)<EC-9706(2.70 Gy)<MCF-7(3.95 Gy).HepG2 辐射敏感性最高,MCF-7最低.结论 MTT法检测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简便、快捷且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放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益心酮软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酮软胶囊,3粒/次,3次/d。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搏射血量(SV)、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酮软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情况和左室收缩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虫草制剂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肾内科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CAPD治疗方案为:患者使用由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1.5%及2.5%腹膜透析液2L/袋,白天用1.5%腹膜透析液3袋,每袋留腹4h,夜间使用2.5%腹膜透析液1袋保留过夜约10h,第2天清晨放出)治疗;治疗组在CAPD治疗的同时给予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采用(enzyme-linked immunosorhent assay,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个月时hs-CRP和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联合应用能减轻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全身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6.
放射性肿瘤病因概率(PC)方法具有先天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国家标准中亟待加强的部分。笔者总结了放射性肿瘤PC方法不确定性的来源和主要内容,以及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评估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降低PC方法不确定度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样品中脂肪的水解液进行净化,再浓缩和衍生后,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l,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l,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以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监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建立的方法目标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 mg/kg(S/N=3)。在加标水平为0.75、1.00、2.0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94.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3.10%~7.20%。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精密度好,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8.
放射性肠损伤(RIII)是腹盆腔肿瘤放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后续治疗计划和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其患病人数已远超炎症性肠病,亟需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明,RIII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相关,而粪菌移植(FMT)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可以作为RIII治疗中的潜在方法。笔者着重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在RIII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FMT在RIII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探寻实验中纤维化蛋白、细胞因子等作为组织纤维化程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选取体重为180~200 g的SD雄性大鼠37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照射组(32只)。照射组采用X射线行右肺单次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3 Gy(10只)、15 Gy(10只)和17 Gy(12只),分别于照后4个月和6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纤维黏连蛋白1(FN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价肺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4~6个月后均出现肺纤维化,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大和照射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照射组大鼠肺组织中FN1、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6个月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从(514.19 ±282.20)μg/mg 增加至(886.13 ±145.01)、(1188.70 ±273.84)、(1700.70 ±590.95)μg/m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3.609、4.004,均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白细胞介素6、TNF-α分泌量较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12.780,均P<0.05),IFN-γ较对照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4.303,均P<0.05)。 结论 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大鼠肺组织纤维蛋白含量未能反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在重度纤维化时可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前研究将病毒感染视为可能影响男性生育力的破坏性因素。男性生殖系统的炎症与不育相关。本文概述了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病毒及其对生育力的有害影响。仍需进行大量研究以阐明不同类型的病毒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作用的机制,从而开发出更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