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献血者单个核细胞(PBMC)和唾液标本中EB病毒(EBV)、人疱疹病毒6型(HHV6)和人疱疹病毒7型(HHV-7)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检On,4109名健康无偿献血者外周血PBMC和唾液标本中EBVDNA,巢式PCR技术检测HHV-6和HHV7DNA,限制性酶切分析分别对HHV6、HHV-7进行分型和鉴定。结果109名献血者外周血PBMC中EBVDNA检出率为21.10%(23/109),HHV-6DNA检出率为50.46%(55/109),HHV-7DNA检出率为57.80%(63/109)。唾液标本中EBV、HHV-6和HHv7DNA检出率分别为24.77%(27/109)、66.06%(72/109)和90.83%(99/109)。PBMC中EBV、HHV-6和HHV-7均阳性者7例,占6.4%;唾液标本中均阳性者17例,占15.6%。酶切分析结果显示,55例献血者外周血PBMCHHV-6阳性标本中HHV-6A型占18.2%(10/55),HHV -6B型占81.8%(45/55);72例唾液HHV-6阳性标本中HHV6A型占16.7%(12/72),HH~6B型为83.3%(60/72)。结论外周血PBMC和口咽部上皮细胞是EBV、HHv6和HHV-7潜伏的重要部位,献血员中存在上述病毒的共感染。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 选取432例初发MI患者及430例同期住院的外科对照患者.选取MTAP基因9个标签SNP,采用PCR-SNP Stream技术对所选标签SNP位点进行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体样本中未发现所选SNP位点与MI患病存在关联,经性别分层后,在男性组rs7027989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MI组分布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显性遗传模型中,GG基因型较AG+AA基因型的男性对象患MI的风险增加了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其统计学显著性仍然存在.结论 MTAP基因同汉族人群MI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lncRNA H19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癌和EBV相关胃癌(EBVaG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地区汉族人群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科确诊为胃癌的新鲜组织或陈旧的石蜡包埋胃癌组织病理标本共225 例,为胃癌组;依据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小分子非多聚腺苷酸(EBER1)转录检测结果再将胃癌组分为2 亚组:EBVaGC 组70 例,EBVnGC组155 例;同时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0 例为对照组。提取EBVaGC、EBVnGC 组织及健康人群外周血标本的DNA,根据HaploView 软件常规设置原则(MAF>0.05;r2>0.8)筛选出rs217727、rs2735971、rs2839698 和rs3741216 四个H19 的TagSNPs。利用Taq-Man MGB 等位基因分型试剂盒对各SNP位点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所取标本的H19 SNPs 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H19 rs217727位点TT 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χ2=9.073, P=0.003, OR=1.999, 95% CI=1.271~3.143),等位基因T 的分布也明显增高(χ2=13.475, P=0.001, OR=1.661, 95% CI=1.266~2.180);H19 rs2839698 位点TC、CC基因型人群可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χ2=9.407,P=0.002; χ2=6.517, P=0.011),携带C等位基因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χ2=6.163, P=0.013, OR=1.417, 95% CI=1.076~1.867;χ2=9.542, P=0.02, OR=2.070, 95% CI=1.298~3.302)。但胃癌组H19 rs2735971 和rs3741216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EBVaGC 和EBVnGC 组中H19 的4 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19 rs217727、rs2839698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发病风险有关,携带TT 基因型C等位基因和人群胃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H19 SNP的多态性与EBVaGC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高尔基膜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联合动态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  相似文献   
55.
目的:本研究以“泰州健康人群跟踪调查队列”(TZL)为研究对象,首次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群体中探索生活满意度与肥胖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频率和百分比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描述,使用χ2检验对不同组生活满意度进行趋势检验,运用Logistic 回归探索男女群体中肥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结果从体质量指数(BMI)角度来衡量肥胖时,对于男性群体,3个模型中除了偏瘦组不显著外,其他两组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而女性群体偏瘦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超体质量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但在模型2和3中,加入年龄和家庭年总收入调整变量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腰围角度来衡量肥胖时,在男性群体中,3个模型中肥胖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女性群体中,3个模型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腰臀比角度来衡量肥胖时,在男性群体中,肥胖组的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而在女性群体中,3个模型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国大型泰州人群健康跟踪队列中,男性群体中生活满意度与肥胖正向关联,符合“Jolly fat”假设;而女性群体中未发现生活满意度与肥胖程度具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整合有EB病毒(EBV)早期基因BamHI-H右向读码框1(BHRF1)基因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构建BHRF1阳性首建鼠F0共16只,将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得到子代F1小鼠,PCR技术检测子鼠鼠尾组织DNA,鉴定筛选BHRF1阳性鼠。阳性鼠再与同系阴性鼠杂交得到F2小鼠,筛选出F2小鼠中的阳性鼠近交得F3小鼠。筛选出F3小鼠中的纯阳性鼠进行近交,得到纯阳性F4小鼠。F4小鼠再近交得到纯阳性F5小鼠。结果经PCR及测序证实,F4、F5小鼠均为BHRF1阳性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BHRF1基因完全相同。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BHRF1转基因鼠模型,并成功筛选出纯阳性BHRF1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BHRF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EBV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验证体力活动总能量消耗问卷中文版(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Questionnaire-Chinese,TEEQ-C)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00名泰州市居民,间隔7天重复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信度,采用7天体力活动日记作为标准检验问卷效度。205名研究对象进入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效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P<0.05),各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54~0.94(P<0.05)。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体力活动日记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各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体力活动日记的相关系数为0.35~0.62(P<0.001),均在可接受范围,其中1.5 MET强度静坐的效度相关系数最高(0.62,P<0.001)。结论:TEEQ-C在泰州人群中显示了可接受的效度和较好的信度,尤其在总体力活动水平和静坐方面。  相似文献   
58.
①目的 通过核衣壳蛋白区(C区)基因序列分析,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山东分离株进行定型。②方法 应用反康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方法,从山东省HCV抗体阳性血清听主增出HCV C区基因的一个片段(432bp),对其进行TA克隆及测序,并通过DNASIS软件和Genebank进行序列分析。③结果此分离株与基因型1b的HCV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与4个已知1b型分离株的核苷酸相应  相似文献   
59.
EBV相关胃癌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相关胃癌 (EBVaGC)组织中bcl 2和Ki 6 7蛋白表达与EBV感染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技术 ,检测 1 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小RNA1 (EBER1 )的表达 ,确证EBVaGC。并选择EBV阴性胃癌 (EBVnGC)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bcl 2和Ki 6 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1 85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EBVaGC 1 3例 ,阳性率为 7.0 3% ,1 85例癌旁组织均为阴性 ,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1 .0 77,P <0 .0 0 1 )。E BVaGC和EBVnGC组织中bcl 2表达率分别为 5 3.85 %和 4 8.89% ,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99,P >0 .0 5 )。EBVaGC和EBVnGC组织中Ki 6 7指数 (KI)平均值分别为 2 8.2 5 4± 6 .2 84和 37.86 4± 1 4 .5 2 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t′=2 .5 5 3,P <0 .0 1 )。④结论 EBV感染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EBVaGC的发生与bcl 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与Ki 6 7蛋白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 6型 (Humanherpesvirus 6,HHV6)和 7型 (HHV7)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病因有无相关性。 [方法 ] 2 0 0 3年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 40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 13 8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HV6DNA与HHV7DNA。 [结果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HV6DNA和HHV7DNA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部分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浆中可检出HHV6DNA与HHV7DNA ,对照组则为阴性。[结论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可能存在HHV6或HHV7的活动性感染 ,HHV6、HHV7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