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4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在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方面,全世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同仁们已共同认识到,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中国情况也不例外。相对固定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人口流动的本身与艾滋病并无因果关系,而是其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32.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近年来国内外进开展的一项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操作具备创伤小,视野广阔,手术入路路径短,不损伤鼻腔黏膜,术后恢复快,手术简便、省时,术前不需剃头,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1].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40例垂体腺瘤患者用该术式实施手术切除,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上海市松江区1953—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1953—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松江区1953—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多年来,松江区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递减趋势;疾病谱从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主转变为7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90年代后性传播疾病和肺结核呈明显上升态势;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结论]松江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方法用结构式问卷面对面调查331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人口特征、流动特征、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和行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再构建结构模型.未加权最小二乘法(U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结果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及格率12.08%,避孕现用率92.1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影响避孕节育行为的因素包括经济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约束.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也有影响.经济特征对避孕行为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对其间接作用是正向的,总作用为-0.3245.流动特征对避孕行为有直接负向作用(-0.18).社会约束对避孕行为起最重要的促进作用(0.6024).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0.11),但贡献比例很低.结论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率高但避孕知识少.避孕知识通过相关信念对避孕行为起促进作用.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重管理轻服务,要加强宣教与服务,改变其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35.
正她初中毕业开始从医,28年的行医历程,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和百余本门诊记录,这使她不仅能对农村一般疾病进行治疗,还掌握了妇产科及常见病、心脑血管病的康复和护理等专业知识。她是个普通的乡村医生,但总能视患者为亲人,对工作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当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疫情爆发、流行的危急时刻,她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一线。28年来,她用不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乡村医生的大爱情怀。她,就是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乡南阳堡村的乡村医生刘贵芳。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松江区流动人口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95.57%的流动人口平常饮用开水;经常吃冷食品的流动人口仅占4.96%,87.23%的流动人口家里能够做到经常开窗通风,77.80%的流动人口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38.43%的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相关行为产生影响。[结论倡导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服务和宣教的针对性,促进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7.
38.
王瑞平教授通过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患者临床症状的分析,揭示了正气不足是贯穿恶性肿瘤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补气法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包括健补脾胃之气、滋养肝肾之气、清润肺胃之气等方法,临床需辨证运用,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的2001名流动人口,于2007年8~10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70%,对副作用了解最少。最近1年在现居地获得过避孕知识者占42.73%,其避孕知识总得分(31.39±20.72分)高于未获得过避孕知识的对象(24.06±20.54分)(P<0.01)。流动人口在现居地获取避孕知识最主要途径是宣传小册子/折页(30.76%),其次是影视广播/书报杂志(16.96%)和宣传板报(16.26%)。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越高;未婚有性生活和已婚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未婚无性生活者高;工厂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建筑工地和娱乐服务场所对象高。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工作场所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是否获得过避孕知识有影响。因此,现居住地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教和服务,应以年龄小、未婚无性生活、文化程度低以及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工作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紧急避孕药的使用现状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使用影响因素,为加强紧急避孕药规范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414名有过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目前采取避孕措施的有1300人(91.94%),其中使用过紧急避孕药的有162人(11.46%),27.16%对使用过的紧急避孕药种类不了解。与未婚有性生活者相比,已婚者使用过紧急避孕药的比例较低(OR=0.43,95%CI:0.25~0.73)。结论:目前流动人口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和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一定盲目性和误区,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强流动人口对紧急避孕药正确规范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