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维持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对于细胞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电离辐射和类辐射药物产生的DNA双链损伤是最主要的细胞毒损伤,如果不能修复这种损伤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形成或其他年龄相关疾病[1].体内外的研究都证明H2AX的修饰在调节各种细胞应答DNA双链断裂中起着中心作用[2-4].Giunta等的实验为r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标志提供了证据[5].而食管癌ECA109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研究r-H2AX在不同食管癌株系的动力学特点将有助于了解DNA双链断裂——这一细胞内最致命的损伤的特点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为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将其中64例MGMT表达阴性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26例MGMT表达阳性患者纳入C组。A组采用放疗加替尼泊苷加尼莫司汀的治疗方案,B组采用放疗加替莫唑胺的治疗方案,C组采用放疗加替尼泊苷加尼莫司汀的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1年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出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随访观察1年,仅C组有1例患者失访。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10、7个月,C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A、B组(χ2=7.673,P=0.006;χ2=6.395, P=0.011),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802)。结论 MGMT表达阳性的胶质瘤患者长期预后效果明显较MGMT表达阴性者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单侧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0例,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为改良Epley复位法组、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联合组)。改良Epley复位法组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半夏白术天麻汤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给予改良Epley复位法和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但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痊愈时间要比其他两组缩短许多,疗效也较其他两组快,并且复发率较低。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起效快、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4.
2002年1月~2011年3月我科应用腹腔镜对232例急腹症进行探查、手术,227例完成腹腔镜诊断和治疗,2例因胆囊三角冰冻样改变、3例因阑尾周围脓肿中转开腹手术。232例随访3~12个月,平均3.5月,其中随访>6个月89例:1例阑尾切除术后6个月左侧戳孔发生网膜内疝再次手术11 d后痊愈;1例阑尾切除术后12个月右下腹再发疼痛2次,考虑网膜粘连,给予消炎治疗后未再发;6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有轻度嗳气、返酸等消化道症状;其余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急腹症安全、有效,其微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也适于女性右下腹急症明确诊断,尤其适合外伤性和病理性急腹症的早诊断、早治疗。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中转手术是急腹症腹腔镜一体化诊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181a(miR-181a)与其靶基因Kruppel样因子6(Kruppel like factor 6,KLF6,又称锌指转录因子9或核心启动子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9例胃癌患者,手术时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抽提其中的总RNA及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的miR-181a,Western blot检测KLF6蛋白。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量(2-△△Ct)为(1.981±1.080),癌旁组织miR-181a的表达量为(0.394±0.093);癌组织KLF6蛋白灰度值为(0.241 6±0.135 5),癌旁组织为(0.540 2±0.05 5),两种组织中的miR-181a、KLF6蛋白表达量相比,均p﹤0.01;miR-181a与KLF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0,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miR-181a表达明显上调,KLF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合前期实验研究,我们推测miR-181a可能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使KLF6蛋白表达下降,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位年龄67岁(60~78岁),原发瘤部位明确,95例(97.9%)原发瘤有病理学证实。腹腔共有转移灶136个,转移灶中位体积35.7 cm3(4.6~123.8 cm3)。腹腔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中位剂量58 Gy(36~7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97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CR+PR)84.6%,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4.7%、4.8%。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瘤部位、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对预后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7.
B超引导经皮肾穿治疗肾囊肿102例建瓯市医院王玉祥,王峻从1989年9月起我们在B超引导定位下,对102例肾囊肿病人采用经皮肾穿抽吸囊液后,再向囊内注射无水酒精的方法治疗肾囊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木组B超证实肾囊肿102例,其中男性78...  相似文献   
88.
蚌埠三院产科婴儿室于1987年7月19日至9月5日发生了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暴发性流行。共22例。均由市防疫站经大便培养阳性而确诊。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一)本组22例除1例外均在三院产科分娩,14例婴儿室留治,7例出院后发病而再入院,外院分娩一例因肺炎入新生儿病室受染。其中男13例,女9例,发病日龄最小  相似文献   
89.
111例中男97例,女14例。20岁以下者4例,20—49岁90例,50岁以上者17例。根据北京铁路分局丰台机务段王书文同志家传手法—滑按法治疗以指眼按压一定部位(常见于椎间或椎旁)的阳性反应物或压痛点,借助于病人咳嗽、摇臂、抬腿、牵引、深呼吸动作的瞬间左右或上下滑按。三日一次,约1—2次可愈。部分病例当时可愈。疗效观察 1.治愈:反应物或压痛点消失;按原压痛点部,麻疼向腿部传通感消失;周围放散性疼痛明显缩小。共88例(29.5%)。  相似文献   
90.
本所白2004年3月至9月,通过详细询问病情,严格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81例寰枢椎错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