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虹  杨进  王灿晖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456-1458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主要特征是肾功能的急剧下降,并且病死率也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营养疗法、生长因子及利尿剂、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背景: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引起心脏病变的主要原素.目的:观察降糖脂方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及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对象:选择1998-05/2000-06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103例糖尿病伴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糖脂方治疗组(52例)和血脂康对照组(51例).方法:治疗组服用降糖脂方,不使用其他降脂药.药用:山楂10 g,红花10 g,桃仁12 g,丹皮10 g,水蛭3 g,丹参15 g,西洋参2 g,首乌15 g,黄精12 g,杞子12 g,黄苠20 g,日服1剂.对照组服用血脂康,2片/次(0.3g/片),3次/d,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40 d后抽血检查,分别测定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主要观察指标: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血脂分析全部完成数据采集,血液流变学完成75例数据采集,其余因费用等原因未做.①血脂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只有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治疗前降低.②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183;高切、全血黏度&;#183;中切、血黏度&;#183;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比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只有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降低.结论:降糖脂方可改善糖尿病性高血脂症患者的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3.
<正> 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与“三焦”以及《伤寒论》中的“六经”,同是外感病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由于三者论述的对象都是外感病证,因此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交叉重叠的情况,并且还与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八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正确而全面地掌握外感病的辨证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兹简析如下:温病“卫气营血”、“三焦”的辨证体系,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在学术渊源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内容上也有着共同之处和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地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继承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而总结出来的。它不仅为外感病的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与“三焦”是清代温病学家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演变特点,在汲取“六  相似文献   
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结合中医药康复理念和技术方法,从评估和干预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评估方面,主要有正气受损和余邪未尽两个方面,前者包括伤气、伤阴、伤形、伤神,后者包括夹痰、夹瘀;此外,还要兼顾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改良三甲散对β淀粉样蛋白(Аβ25-35)所致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时凋亡基因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空白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和改良三甲散低、高剂量组。选择性培养7d后吸去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培养液、正常脑脊液(盐水组)、脑复康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低、高剂量,加培养液补至等量,37℃孵育2h。然后除空白组之外的各组加入经老化处理的Аβ25-35(终浓度为5μmol/L),建立AD细胞模型。空白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4h后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bax、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基因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改良三甲散组bcl-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bax、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改良三甲散脑脊液能有效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36.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的构建基础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温病气营两燔证的病机实质及治则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金兑炫  王灿晖  杨进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17-2220
就阴虚与血瘀、养阴和活血的关系,加以探讨。揭示养阴生津法具有“滋而能通”的作用。阴虚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因素。血瘀又可导致并加重阴虚。由阴液亏虚引起的血瘀称之为阴虚血瘀。阴虚血瘀是诸多疾病中尤其是在外惑热病与老年疾病过程当中的重要病理变化。通过滋养阴液可以促使血行通畅、瘀血消散。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养阴行血,增水行舟;消散瘀结,促进血行;濡润脉道,保护血络;滋养脏腑,调节血行.则统摄有权;针对病原。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因此,养阴亦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39.
病毒感染性发热治疗注重"清""透"两端,清解热毒,透散邪热。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咳嗽痰多,用清肺化痰法;咽燥作痒,痒则作咳,咳则连声不断而无痰,用祛风宣肺、利咽止咳法。冠心病以调气血、化痰瘀为重点,心绞痛发作迅速控制疼痛为急务,缓解期当兼补益虚损。慢性胃炎纯消运则易耗脾气,纯补脾则有碍食滞,故宜消运与补益并投。慢性肾炎大法不离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是必配之法。  相似文献   
40.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辨卫气营血诊治温病的同时,根据各脏腑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区别施治,一法之下,变化尤多,在清代医家大多沿用、注释前人之说而较少创新的时尚中,独树一帜。目前对叶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卫气营血理论方面,对他的脏腑治法,注意不多。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