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9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62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两组产科合并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伤口愈合延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9.6%、18.6%、3.9%、76.3%,高于正常组,肥胖组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31.9%、9.3%、22.1%、11.3%,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肥胖妇女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高,应通过合理营养和适量的运动将孕前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不同糖耐量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血脂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测定血糖、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等。选取年龄在30~80岁之间且既往无糖尿病史者共251例。按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新发糖尿病组(DM组)、糖耐量异常组(IGR组)和正常对照组(NGT组)。结果 校正年龄和BMI后,NGT组、IGR组、DM组的Homa—β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依次减低,两两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GT组比较,IGR组和DM组的TG、FFA水平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I指数与TG、FFA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和IGR人群均存在血清TG和FFA水平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血清TG和FFA水平越高,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越明显,前者与胰岛β细胞功呈轻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节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使该心肌纤维束似桥一样覆盖于冠状动脉表面而得名.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152例患者中,共发现心脏肌桥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子痫前期(PE)是引起全球孕产妇及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妊娠特发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单一生物标志物也很难预测其变化。PE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时,终止妊娠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学者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PE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PE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异常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TNF-α与相关受体结合后,可活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导致下游靶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上调。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后释放MPO,其表达水平增高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键因素。综述TNF-α调控MPO的相关机制在PE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一侧大脑损伤,使皮质-桥脑-小脑通路中断导致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CCD 由Monakow 在1914 年首先提出[2],主要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梗死、...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和Rb1对大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SVZa NSCs)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与STAT3表达的关系。方法:培养的胚胎大鼠SVZaNSCs用含Rg1或Rb1的培养液孵育24h后暴露于谷氨酸(500μmol/L)1h。用台盼蓝和MTT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TAT3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40μmol/L)和Rb1(40μmol/L)能显著提高SVZaNSCs存活率,增加STAT3表达。结论:人参皂甙Rg1和Rb1对SVZa NSCs谷氨酸兴奋毒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TAT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肺功能、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预后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又分为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65)。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Pred)的百分比(FEV1%/Pred)、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约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NLRP3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LRP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EV1%/Pred和FEV1/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中NLRP3...  相似文献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自92年以来.对36例骨折延迟合及不愈合患者经服补肾生骨丸,正骨复位外固定,西医手术植骨.结果 患者经治疗都达到了骨性痊愈.结论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中西医方法 .对骨折的早日愈合有着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房颤鉴别( STAF)评分在房颤导致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STAF评分分为≥5分组80例和STAF评分<5分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房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年龄、NIHSS评分、左房直径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STAF评分能提高房颤导致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0.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4只,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3组。A组(n=20):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β-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细胞-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B组(n=10):采用单纯β-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C组(n=4):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颅骨缺损处A组术后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I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12周,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6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术后12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12周,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结论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在不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情况下,与pTCP复合植入后可以在体内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够对标准的颅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