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为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2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膈肌神经血管的起源、走行、外径、分布、长度及其交通情况。 结果 膈肌的营养血管主要有膈下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膈肌支、膈上动脉和下位肋间后动脉的部分分支。膈下动脉是膈肌的主要供血血管,主要起始于腹腔动脉干或腹主动脉,起始点外径分别为:(1.52±0.06)mm,(1.61±0.04)mm。经左右膈脚的两侧上行进入膈肌,分别分成前、后两支。前支行向前外,支配中心腱中间部、中心腱两侧叶前部、部分膈肌前肋部,后支行向后外,分布中心腱两侧叶后部、部分膈肌后肋部、部分膈肌腰部。 结论 以膈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膈肌瓣完全具有重建食管的解剖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自 196 7年Burnard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以来 ,心脏移植已逐步从试验性研究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尽管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以及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已使心脏移植患者的近期存活率大大上升。患者术后 1、5和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79%、6 3%和 48%。但免疫抑制治疗不足所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血管病 ,免疫抑制治疗过量引起的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以及药物副作用已成为影响心脏移植远期效果的主要问题。更有效并能同时抑制细胞和体液特异免疫反应 ,诱导受体的免疫不…  相似文献   
43.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外伤中,胸外伤死亡率位居前列.可是,大多数严重的胸伤患者都死在院前,在和平年代的医疗实践中,严重的胸伤并不多见.常见的肋骨骨折不需特殊处理,卧床、止痛、必要时胸壁固定即可.  相似文献   
44.
由于对主动脉腔静脉瘘的发生缺乏警惕性和缺少识别该病的方法,一直妨碍着使此病的治疗获得成功。本文总结了主动脉腔静脉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并扼要地指出了目前的治疗方法。病因学主动脉腔静脉瘘病因学可分为创伤性和自发性两种。自发性瘘约占本病总数的80~90%。约90%的自发性病例是由于肾动脉下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侵蚀或破入腔静脉所引起。少见的病因有梅毒、细菌感染、Marfan综合征或Ehlers-Danlos综合征所造成的动脉瘤破裂。创伤性瘘仅占10~20%。创伤性主动脉腔静脉瘘也可能为腰椎间盘手术的併发症。病理生理学  相似文献   
45.
含胸壁复合组织瓣的心脏手术切口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设计出更理想的心脏手术切口 ,我们将复合组织瓣技术用于胸壁切口的设计 ,现简要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  10具成人尸体 ,动脉系统以红色乳胶灌注。观察前胸壁各结构血供规律 ,测量各肋间胸廓内动脉(ITA)距胸骨外缘的距离 ,根据以上特点设计新的切口。结果 ITA是前胸壁主要血供来源 ,18支 (90 %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 1段 ,2支 (10 %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 2段。ITA沿胸骨两侧下行 ,沿途发出分支 :向内侧的细小分支到胸骨后骨膜 ;向外较细小的肋间前动脉 ,行于上位肋缘下方和下位肋缘上方 ;向浅层的穿动脉 ,分布于胸骨前骨膜和肋软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应用自制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急诊抢救重症胸外伤。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12-2004-07。应用该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系统于急诊抢救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急诊胸外伤患者中19例存活,仅回输胸血平均提高血红蛋白38g/L。结论 改进型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可以有效、方便地应用于急诊胸外伤的救治,其自体血液回输功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7.
侯量  吴旭  王武军  张振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835-1835
患者,男,61岁.因吞咽时哽咽感并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时哽咽感,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黑便,后症状逐渐加重.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其他临床病史无异常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8.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年40例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7月-2004年12月连续40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75%),女性10例(25%)。平均年龄(35.2±11.5岁)。全组共行改良 Bentall手术(冠状动脉“钮扣”技术)34例,Cabrol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改良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改良 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16例早期发生并发症(40%)。晚期死亡1例 (2.5%),为术后3年猝死。其余大多数患者心功能为I-Ⅱ级(90.6%),心功能Ⅲ级3例(9.4%)。结论: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是很安全的,尤其是择期手术患者。该症患者在主动脉根部直径达5 cm时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的方法对胸骨旁“门式切口”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10具尸体前胸壁深层结构的血供规律、胸廓内动脉的分支、走行特点进行观察,测量胸骨外侧缘与胸廓内动脉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含有复合组织瓣的胸骨旁“门式切口”,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前胸壁深层各结构均由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供血,胸廓内动脉距胸骨外侧缘的距离为1cm左右,紧挨胸骨外侧缘切开肋软骨,可以避免胸廓内动脉的损伤。根据这些特点,可于胸骨旁设计出数种“门式切口”。右侧胸骨旁“门式切口”对心脏右侧诸结构显露良好,对升主动脉也可以良好显露,可用来完成数种心脏手术。结论:胸骨旁“门式切口”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长度短、不需要强大牵引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50.
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体外脉动流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是新型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具有不降解、抗钙化功能,用其制作的人工柔性瓣叶心脏瓣膜理论上可有良好的抗血栓、抗钙化性能和流体力学特性。目的:对自行研制的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实验,于2003-05/2005-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及湘雅二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进行。材料:25#UPMV的制作材料选用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片状材料,由W.L.GORE&Associates,Inc.Medical Products Division制造。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为兰州飞供仪器总厂医疗器械制造厂制造。方法:25#UPMV组为6例自行缝制成的UPMV,安装直径为25mm;25#人工机械瓣组采用6例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安装直径为25mm。主要观察指标: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对两组瓣膜进行检测,观察流量为2,3,4,5,6L/min时的平均跨瓣压差、开口面积和返流量。结果:①平均跨瓣压差: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mmHg,不同流量下25#UPMV组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00)。②有效开口面积: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高于1.5cm2,流量为3,5,6L/min时,25#UPMV组有效开口面积大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③返流百分比: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流量为2,3L/min时,25#UPMV组返流百分比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结论:25#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总体表现优于25#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