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顺铂、阿霉素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胃肠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试验,入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序贯化疗,先后2个化疗周期分别给予对照止吐药物国产盐酸格拉司琼或试验用止吐药物盐酸帕洛诺司琼,比较预防化疗后24 h内急性呕吐和24~120 h延迟性呕吐的效果.两组疗效总的比较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安全性评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或x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实际入组患者143例,可评价疗效120例;在化疗后24~120 h,盐酸帕洛诺司琼迟发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45.38%,盐酸格拉司琼为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呕吐的发生率为54.17%,低于盐酸格拉司琼组(72.50%),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患者用药后开始出现呕吐的中位发生时间为39.5 h,明显长于盐酸格拉司琼组(25.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盐酸帕洛诺司琼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便秘、疲劳感、失眠、口干等,且发生率与盐酸格拉司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相关性呕吐,其对于延迟性呕吐的控制效果优于盐酸格拉司琼,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一种海兔中新环氧甾醇(HEO)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H-TdR掺入实验、Annexin Ⅴ荧光染色检测、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等观察HEO对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以考察HEO的抑瘤活性.结果:HEO对HL-60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1.4 mg/L,在0.8 mg/L时已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对数生长;3H-TdR掺入实验表明,随着HEO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Annexin Ⅴ荧光染色表明HEO在作用24 h后,大量HL-60细胞开始出现凋亡.透射电镜显示肿瘤细胞染色质呈现凋亡表现.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2 M期细胞增多.结论:HEO明显抑制HL-60生长,并通过诱导凋亡杀伤肿瘤细胞,抗肿瘤活性强;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提示其抑瘤机制可能为M期阻滞.  相似文献   
73.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钙黏蛋白基因的种系突变有关,约占家族性胃癌病例的1/3。其他2/3不符合遗传性弥漫型胃癌诊断标准的家族性胃癌依然缺乏明确的分子诊断依据。目前根据钙黏蛋白基因预测情况预防性切除相关家族性胃癌,只在一部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热点候选肿瘤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原癌基因TP53 rs1042522(G/C)、代谢相关基因GSTP1 rs1695(A/G)和CYP11B2 rs1799998(T/C)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XRCC1 rs1799782(C/T)和ERCC2 rs1799793(G/A)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及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6个月,MST为34.93个月。TP53 rs1042522(G/C)多态性位点与胃癌患者化疗后的MST相关,携带TP53 rs1042522野生基因型G/G组的MST为51.2个月,而携带变异基因型(G/C+C/C)组的MST为26.6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较为接近(P=0.073);其他基因多态性与MST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化疗预后效果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热点候选肿瘤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9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原癌基因TP53 rs1042522(G/C)、代谢相关基因GSTPI rs1695(A/G)和CYP11B2 rs1799998(T/C)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XRCCI rs1799782(C/T)和ERCC2 rs1799793(G/A)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及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6个月,MST为34.93个月.TP53 rs1042522(G/C)多态性位点与胃癌患者化疗后的MST相关,携带TP53 rs1042522野生基因型G/G组的MST为51.2个月,而携带变异基因型(G/C+C/C)组的MST为26.6个月,经1og-rank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较为接近(P=0.073);其他基因多态性与MST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化疗预后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P53(rs1042522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用药效果呈临界相关,进一步的验证还需要扩大样本.  相似文献   
76.
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真实体验,并对癌因性疲乏测评量表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作出初步调查。[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位伴有癌因性疲乏的住院患者进行了面对面、半结构性的深度访谈,并用Colaizzi法对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癌因性疲乏患者在躯体感受、认知感觉和情感感知等3个方面具有痛苦经历和感受,并揭示了癌因性疲乏测评量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局限性。[结论]癌因性疲乏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疲劳测评量表作为癌因性疲乏常用诊断工具,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国人对不同剂量洛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胃、结直肠癌的耐受性、毒性反应以及与剂量的关系,探讨洛铂在联合化疗中的人体安全耐受剂量。方法 选取洛铂从低剂量逐渐至高剂量,5-FU和CF剂量不变,每剂量组至少3例受试者。初始剂量为洛铂25mg/m,5-FU400mg/m~d,CF200mg/m~d,21d为1周期;如无明显毒性反应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最大耐受量(MTD)或50mg/m。结果 18例晚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进入试验,分别进行了6个剂量组的研究,最高剂量组为50mg/m2,未观察到MTD。主要毒性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其次为恶心、呕吐和腹泻,所有患者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洛铂联合5-FU/CF毒性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推荐使用洛铂45mg/m联合5-FU400mg/m和CF200mg/m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8.
血管生成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抗肿瘤的有效途径。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最初在胃癌治疗中取得成效,随后在乳腺癌、肺癌、肝癌以及软组织等肿瘤中亦发现了其应用前景。本文将阿帕替尼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的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使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阿帕替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T细胞在治疗肿瘤中取得了很大进展。CAR具有赋予T细胞更强的靶向性并能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等理论优势,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由于实体肿瘤的脱靶效应、免疫细胞不易进入实体瘤内部等因素,该应用尚处于临床前期试验阶段。本文将CAR修饰T细胞应用于部分实体瘤的试验进行综述,以便于读者更全面的认识CAR修饰T细胞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