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1999-08以来,我们采用一次性输血器改制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引流、腔内灌注化疗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2~70岁,平均52岁。原发性肺癌所致胸腔积液11例,乳腺癌4例,胸膜间皮瘤1例。均经病理组织学及脱落细胞学证实。13例为初治患者,3例为复治患者。大量积液9例,中等量积液7例。1.2方法步骤遵守胸腔穿刺术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①在胸部X线或B超下测量胸腔积液量并确定穿刺部位;②常规消毒,铺洞巾及局麻;③取一次…  相似文献   
22.
Bevacizumab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淋巴管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姮  王杰军  于观贞  陈方国 《肿瘤》2006,26(8):713-716
目的:探讨Bevacizumab抑制肝癌淋巴管形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LCI-D20高转移潜能肝癌组织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Bevacizumab并设对照组。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内LMVD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动物实验中,Bevacizumab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淋巴管形成,为临床治疗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3.
羟基喜树碱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影响及凋亡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在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化学荧光法检测Bcl-2的细胞表达;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与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羟基喜树碱浓度在3.125μg/mL~100μg/mL组,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在0.05mg/mL组出现细胞早期凋亡现象,Bcl-2表达明显减少;在0.1mg/mL组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比例随羟基喜树碱浓度增加而增高。结论 羟基喜树碱在体外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系通过抑制Bcl-2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4.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各不相同,且不同地区的 HCC 细胞表达抗原性标志也不同,这提示 HCC 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作者等对135例 HCC 组织标本中标志物的生化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不同地区 HCC的抗原表达情况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α-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简称TP40)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生长的导向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用结晶柴染色法和3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TP40对MNK-45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用过量EGF竞争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MKN-45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出大量棕黄色的EGFR阳性染色。TP40浓度为1~100ng/ml时,对MKN-45细胞长生及蛋白质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过量EGF能完全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EGFR,重组TP40对MKN-45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部位为细胞的EGFR。  相似文献   
26.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盆腔转移性肿瘤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冷冻消融术在盆腔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术中直视下或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结果表明30例中术后CT显示25例瘤体未完全冷冻灭活,5例完全冷冻灭活,随访最短4月,最长39月。1年生存率80%(24/30),3年生存率13.3%(4/30)。其中5例完全性冷冻者,1年生存率100%(5/5),3年生存率80%(4/5);不完全性冷冻者最长生存22月。完全性冷冻者术后经CT增强扫描,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区为一低密度区和无血管区,1月后肿瘤坏死区逐渐吸收缩小,5~6月后完全吸收形成纤维化疤痕点。不完全性冷冻25例中冷冻范围达70%以上者19例,冷冻范围达50%左右者6例。术后发热反应3~10天,为肿瘤吸收热;会阴部皮肤冻伤1例,臀部化脓2例。骶尾部转移瘤冷冻后一过性大小便失禁2例。难治性盆腔转移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消融手段,若能完全冷冻灭活局限性肿瘤组织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不完全性冷冻范围大于70%以上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现状、膳食摄入量、营养状况,分析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水平、行为习 惯及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国分布的18 家医院,选 择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患者以面对面调查形式自行填写膳食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主诊医生查房询问 患者膳食摄入情况及进行食欲评分;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膳食史回顾调查,按 ESPEN 及中国肿瘤营养指南推荐的拇 指法则计算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质每日目标需要量。比较患者实际营养摄入量与目标摄入量是否有差别。结果  共完成 535 例 有效问卷调查:95.2% 的患者认为科学的膳食非常重要,70% 的患者对如何科学的膳食存在疑问,82.0% 的患者会遇到膳 食知识矛盾的困惑,当获取的膳食信息有矛盾时,64.2% 的患者会听取主诊医师的意见;主诊医师、网络、电视是患者了 解如何科学膳食的最主要的 3 条途径,分别占所有途径的 26.0%、18.5% 以及16.1%;99.6% 的患者存在膳食知识误区,认 为患病后不可食用某类或全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90.0% 以上的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海参、人参、冬虫夏草以及其他类 保健食品;93.0% 的患者未接受过规范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调查及评价发现:15.6% 的患者存在营养风 险(NRS 2002≥3分),实际每日摄入能量为1169.20±465.97kcal,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1797.95±375.27kcal(P<0.01), 仅达目标需要量的 65.3%;实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46.55±21.40g,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P < 0.01),仅达目标需要量 的 74.4%。主诊医师查房询问患者膳食情况表明:69.0% 的患者认为饮食还行、挺好的、很好或者非常好。通过膳食回顾 调查发现,其中有34.0% 的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目标量60.0%。可见如果仅通过查房医生简单的询问,不足以正确的反应患 者的实际膳食摄入情况。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对科学的膳食营养认知差,接受规范的营养教育率低。患者普遍存在膳食 摄入量低,NRS 2002 评分或查房医生的询问不足以反映肿瘤患者的实际摄入情况。因此,加强临床医生与营养师的密切合 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将对改善患者的膳食知识及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Wanfang),以及结合手工检索。纳入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价,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2项 RCT,合计1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1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16, 95%CI:1.64~6.08, P=0.0006);(2)4 h内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4, 95%CI:1.49~3.97,P=0.0004);(3)24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 95%CI:1.04~1.24, P=0.005);(4)滴定周期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7, 95%CI:-1.14~-0.40), P<0.0001);(5)镇痛起效时间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63,95%CI:-45.54~-13.73,P=0.0003);(6)便秘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9,95%CI:0.52~0.92,P=0.01);恶心呕吐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45~0.73, P<0.00 001);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组在1 h、4 h内、24 h的疼痛缓解率及滴定周期和镇痛起效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羟考酮缓释片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剂量滴定,且便秘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是中重度癌痛滴定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9.
疼痛、抑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癌痛与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探讨癌痛和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36例癌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分析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3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65.3%,轻、中度痛占57%,重度痛占8.3%;抑郁的发生率为34.3%.疼痛与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明显相关(R2=0.473,P<0.001).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之间其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 0.047, 0.008);而有、无抑郁患者之间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也有显著差异(P=0.001,0.025, 0.002).结论:癌症患者的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上海市社区癌症患者抑郁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癌症患者抑郁的认识,为在社区中开展癌症患者抑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社区癌症患者共计2525例,调查方法包括自评和访谈,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Zung以及有关癌症患者疾病和社会信息的一般状况登记表.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本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3.3%,有5种因素与社区中的癌症患者抑郁发生密切相关,依次为:KPS评分、受教育程度、疼痛状况、收入和年龄,其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分别为-0.044、0.000;0.189、0.000;0.720、0.000;0.217、0.000;0.012、0.003.结论KPS评分下降、受教育程度低、出现癌痛症状、收入状况差和年龄大的患者,其抑郁的发生率也相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