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5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2.
王晓宇  李文龙  瞿海斌 《中草药》2017,48(21):4560-4564
前馈控制是化工领域广泛使用的过程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减少控制目标的波动,也在化学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得到应用。中药生产过程的前馈控制方法是指在理解物料性质、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工艺参数优化模型,根据物料性质计算合适的工艺参数,从而减少原料质量波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介绍前馈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中药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清燥润肺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11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98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清燥润肺汤加味口服,每日1剂,均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及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细胞、IgG、IgA、IgM、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MP、TIMP、TGF-β1及VEGF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mMRC评分、6MWT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MMP、TIMP、TGF-β1及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人均年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清燥润肺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COPD伴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切断炎症级联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有效成分S型氯吡格雷及有关物质R型氯吡格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3个厂家生产的氯吡格雷片中2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色谱条件:ULTRON ES-OVM手性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乙腈-0.01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17℃,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硫酸氢氯吡格雷S型及R型分别在50~117 mg/L和1.52~30.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 8),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98.8%,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12 h 稳定;3个厂家生产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型及R型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5.
以历代本草著作、近现代专著及现有标准为基础,考证山慈菇进行本草及文献,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考证山慈菇基原在唐宋时期较明确,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的假鳞茎;明代之后增加老鸦瓣(光慈姑)、丽江山慈菇(地方习用品)等来源,直至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将异科异属植物黄独作为山慈菇药材来源,表明古时山慈菇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现象较多,且品种混乱不清,混伪品较多。近代逐步确定山慈菇基原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基原规定一致。山慈菇历代以江苏、浙江为佳,之后产区扩大至江西、湖南、广西,近代推崇四川、贵州地区所产;多在夏秋6—8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以假鳞茎入药,炮制品多为生品。经产地及市场调查发现,山慈菇商品均为统货,未分规格等级。由于现有标准未规定含量测定指标,且山慈菇药材伪品、混用品及地方习用品较多,亟须明确其特征性品质指标,同时结合商品规格等级,进一步提升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标准,以促进药材整体的优质优价,有效地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6.
结合设计空间构建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黄酮组分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工艺参数-颗粒剂成型率预测模型,对黄酮组分提取物干法颗粒的成型率进行预测。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描述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数学关系,开发关键工艺参数的设计空间,并利用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 MC)验证设计空间的准确度。采用Design Expert 10软件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混料设计,制备黄芩混合粉并测定其粉体学性质,将混合粉进行干法制粒测定颗粒的成型率。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uence factor, VIF)分析粉体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将存在较强共线性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处理,降低网络输入数据的维度,然后构建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RBFNN)的粉体学性质-工艺参数-颗粒成型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黄芩颗粒成型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4%,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高,该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构建的黄芩干法颗粒成型率预测模型可为具有相似物性的中药制剂质量有效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临界肺动脉高压(bPH)是介于正常肺动脉压力和(或)阻力与肺动脉高压(PH)诊断标准之间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灰色地带".近年来,随着PH领域临床研究及诊治水平的进展,循证医学证据提示,bPH不仅是PH发生发展的前期阶段,也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息息相关.但目前现有国内外指南对bPH依然缺少统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对缺血性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紊乱症状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日间均以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西医对症处理为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廉泉、旁廉泉(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用中药汤剂1袋,同时于夜间8时进行针刺,1次/d,共治疗14 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睡眠呼吸初筛仪检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s)、最低血氧饱和度Sa O2、Sa 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a O290%T)及ESS嗜睡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Sa O2、Sa O290%T、日间困倦(E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提高夜间睡眠时的最低血氧饱和度,缩短Sa O290%T的时长,改善睡眠时的低氧状态,改善嗜睡,提高日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估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及上气道的三维形态结构特征,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12岁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0例及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唇聘裂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30例,拍摄CBCT影像并对其上颌骨及上气道进行三维结构参数的测量分析,分析唇腭裂组上颌骨及上气道三维结构参数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借助超声可视化技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C3、C4]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CRP、PCT、IL-6、CD4+、CD8+、CD4+/CD8+、Ig M、Ig G、C3、C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CD4+、CD8+、CD4+/CD8+、Ig M、Ig G、C3、C4均显著降低,CRP、PCT、IL-6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术后CRP、PCT、IL-6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Ig M、Ig G、C3、C4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患儿围手术期应用可指导临床治疗,为患儿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