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4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妊娠期糖尿病(GDM)系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为1%~5%。与2型糖尿病一样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所致。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加复杂化,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和胎婴儿并发症也明显增高。我们一年来对分娩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强了血糖监测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I(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3.
王晓伟  叶福林  徐志云  黄盛东  韩林  张宝仁 《江苏医药》2007,33(2):156-158,F0003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生理功能.方法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将扩增的HUVECs种植在瓣膜上,体外静态构建TEHV,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收集瓣膜培养液,检测瓣膜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功能.结果 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能完全去除,脱细胞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同新鲜瓣叶相比无明显变化以HUVECs做种子细胞,成功构建TEHV;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长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能够分泌t-PA、PAI-1、PGI2、NO、ET-1等.结论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为支架,种植HUVECs成功构建TEHV,其表面HUVECs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4.
王晓伟  赵詹东  张勇 《河北医药》2013,35(6):821-822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肝炎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别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情况。结果肝癌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水平及异常率与肝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中PHC、MHC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水平比较中AFP、AFU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较高,CEA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较高,四种肿瘤标志物以AFP灵敏度最高为67.4%,特异度以AFU最高94.1%,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为87.0%。结论 AFP、CEA、CA199及AFU联合检测对肝癌的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和HBeAg转阴率、HBV-DNA、ALT复常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用药中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等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等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无不适症状出现。结论拉米夫定与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08—2015-10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观察2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以卡氏(Karnofsky)评分评估]及1a随访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治疗后1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7.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存在现状,综述了不同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及其分析测定技术.色谱技术是对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的主要方法.而色谱分析前的样品制备,包括预分离和预浓缩技术.大气环境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预处理主要采用的是索氏提取、溶液提取和填充柱分离;水环境样品中采用的前处理技术较多,但大多数都是萃取技术;底质和生物试样目前用的较多是微波萃取、超声波萃取和索氏提取.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介导的线粒体乳酸穿梭对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arctation,TAC)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雄性C57BL/6小鼠,实验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TAC 2周组;③TAC 4周组;④TAC 8周组。TAC术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使用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内乳酸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胞质cleaved-caspase 3和线粒体MCT1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心超结果显示TAC术后2周出现明显心肌肥厚,TAC术后4周出现心力衰竭,TAC术后8周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的TAC 2周组及心力衰竭的TAC 4周、8周组心肌组织中乳酸和MDA浓度以及cleaved-caspase 3和MCT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和TAC 2周组相比,TAC 4周和8周组心肌组织中乳酸和MDA浓度、cleaved-caspase 3和MCT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MCT1介导的线粒体乳酸穿梭在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诱导氧化应激和活化线粒体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Inter Ta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2-01—2013-12共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DHS、PFNA、Inter Tan 3组,分别比较3组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氧分压(PO2)、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 3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DHS组和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nter Tan组术后1、3、5 d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术后1、3 d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3、5 d Inter Tan组下降最明显,其次为PFNA组,DHS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谷丙转氨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住院期间并发症6例,PFNA组8例,Inter Tan组14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髓内固定中的Inter Tan对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O2影响最大,但3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总体结局(死亡及并发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35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采用联合放化疗(放疗总剂量45~50.4 Gy;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 顺铂).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期.结幕:联合放化疗后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未能行手术者有明显提高(分别为83.3%和47.8%,P=0.023).近期疗效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P<0.01和P<0.05).放化疗的疗效影响总生存期,治疗有效、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15和6个月(P=0.003).结论:联合放化疗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放化疗的疗效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