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的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17例肝腺瘤患者中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6岁.女性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5例有右上腹不适症状,肿瘤均为单发.血清学AFP检查正常,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绝大多数患者术前未获明确诊断.17例手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2例有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瘤恶变.本组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随访6~252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腺瘤的诊断依赖于临床与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很难做出明确诊断,肿瘤有恶性变倾向,应积极手术治疗并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ATP肿瘤化疗药敏实验(ATP 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对胰腺癌化疗药敏测定并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006年,采用ATP—TCA法对40例胰腺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对胰腺癌未发现强敏感药物和部分敏感药物,轻度敏感的药物有:吉西他滨(GEM),氟尿嘧啶(5-FU),紫杉醇(PTX),奥沙利铂(OXA);耐药的药物有:卡铂(DDP),表柔比星(EPI),长春瑞滨(NVB),丝裂霉素(MMC),拓扑替康(TPT),卡莫司汀(BCNU),多西他赛(TXT)。结论ATP—TCA法对胰腺癌进行药敏检测是可行的,但尚未发现胰腺癌强敏感和部分敏感的药物;ATP—TCA法指导胰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初步探讨胰腺癌病灶的^18F-FDG摄取程度(SUV)与手术切除标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考察SUV是否能够于疗前在体评估胰腺癌的血管生成状态。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于我科行PET—CT检查后行手术切除的10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记录PET—CT图像中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胰腺癌标本的MVD及VEGF表达。结果10例胰腺癌病灶的中位SUVmax为4.7(3.3~5.9),中位MVD为67(49~110),VEGF(-)4例,VEGF(+)3例,VEGF(++)3例。取中位SUVmax=4.7为界值点分组对比可知,VEGF(++)患者的SUVmax高于VEGF(+)/(-)患者,且MVD计数较高与SUVmax偏高存在一定正相关趋势。结论本组小样本结果初步表明,胰腺导管腺癌的SUVmax越高,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SUVmax与VEGF表达和MVD计数存在正相关趋势的可能,初步提示^18F—FDG PET—CT检查有可能于疗前在体评估胰腺癌的血管生成状态,有望为临床是否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更名右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4.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2岁.主因便血1个月,伴腹胀、纳差,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暗红色血性便,量不大,大便次数减少,偶有黏液血性便,并有轻度腹胀,嗳气,食欲减低,无明显乏力.1周前于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肝曲癌,多发结肠息肉,肠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行腹部B 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小占位,转移瘤不除外".  相似文献   
35.
周江蛟  白晓枫  王成锋  赵平 《中国肿瘤》2011,20(11):859-861
[目的]研究胰腺癌的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与CA19-9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CA19-9是否高于正常值的相关性,并运用t检验比较各临床病理因素变量的CA19-9均值的差异。[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临床病理因素与CA19-9是否高于正常值无关(P>0.05),t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肿瘤位于头颈部及肿瘤最大直径较大时,CA19-9均值较高(P<0.05)。[结论]CA19-9诊断胰腺癌时,其敏感性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年龄≤60岁患者,CA19-9值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价治疗手段对减轻肿瘤负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术中不可切除T4期胰腺癌进行单纯术中电子线放疗研究,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7月共入组16例术中不可切除的T4期胰腺癌。术中行电子线放疗,中位剂量18Gy,术后依病情决定是否给予化疗。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局部控制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手术中位时间180min,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0.5d,未观察到3度以上的不良反应。1年局部控制率80.0%,1年生存率12.5%,中位生存期9.5个月。[结论]对术中不可切除的T4病变进行单次16~20Gy以上的术中放疗有效且耐受性好,能达到术后同步放化疗相似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但整体远处转移率高,建议对能耐受者应给予化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前瞻性评估US、MSCT、EUS和MRI 4种影像学方法 在胰腺癌胰胆管梗阻程度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US、MSCT、EUS和MRI 4种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测量其肝外胆管、胰管直径,评估其梗阻扩张程度,并与手术标本测量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S、MSCT、MRI、EUS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16.60±6.33)mm、(18.90±6.74)mm、(18.80±5.88)mm和(17.26±4.83)mm,手术标本测量的直径为(18.39±6.05)mm.4种检查方法 测量值与手术标本测量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3839,P=0.1055;r=0.71 13,P=0.0011;r=0.3759,P=0.0465; r=0.3376,P=0.2872.Kappa值分别为0.6285、0.7115、0.6661和0.7490.测量的胰管直径分别为(15.90±3.41)mm、(6.83±3.70)mm、(6.77±3.22)mm和(5.58±2.65)mm,手术标本测量的直径为(5.97±2.60)mm.4种检查方法 测量值与手术标本测量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3584,P=0.2895;r=0.6148,P<0.0001;r=0.7373,P<0.0001; r=1.0746,P<0.0001.Kappa值分别为4.159、9.094、9.001和4.050,均具较好一致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胰管梗阻的评估可首选US作为初筛,选择MRI或MSCT进行量化评估,必要时结合EUS,可较准确预测胆管、胰管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均为单发.血清学AFP检查正常,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14例均获手术切除,手术疗效好,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部分病例诊断依赖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可以作出较准确的诊断,手术治疗既可取得满意疗效,还可验证术前诊断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9.
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抗癌计划”,200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共同主办了2009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40.
不明原发灶肿瘤127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明原发灶肿瘤(unknown pfimary tumor,UPT)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9年1月~2004年12月45年1273例UPT的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肿瘤的组织类型、治疗方式等。结果UPT好发部位为淋巴结(67.0%,尤其是颈部淋巴结);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71.8%);所有病例均无相关肿瘤病史,组织学检查获得恶性证据,肿瘤标志物无特异性升高,B超、CT、MRI、PET-CT等检查后未发现原发肿瘤。477例(35.7%)行手术治疗,其中完整切除387例(81.8%);791例(62.1%)进行放化疗;4例进行生物治疗;1例未治疗。随诊率26.5%(337/1273),获随访病例诊断后生存时间1~14.5月,中位生存时间4.8月。结论UPT是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为: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肿瘤;首发部位周围未发现原发病灶;经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和多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或提示原发肿瘤者。虽然尚无统一的治疗模式,治疗应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UPT的总体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