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匹维溴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以及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 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VIP含量;采用Real time-PCR法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AQP3的表达.结果 在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的含量,与对照组[(3.092±0.613)ng/ml,(3.811±0.275)ng/ml]比较,模型组[(10.460±1.666)ng/ml,(4.495±0.341) ng/ml]与匹维溴胺组[(5.639±1.163)ng/ml,(4.063±0.534)ng/ml]均升高(P<0.05),尤以模型组升高的更为明显(P<0.01);两组AQP3的表达均下调(P<0.01),尤以模型组AQP3蛋白表达下调显著.结论 匹维溴胺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中VIP分泌和上调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PKA)/磷酸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se kinase, PhK)/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通路的变化,从中枢糖原分解方面探讨脾气虚食少腹胀发生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脾气虚组(模型组)各8只,代谢笼计量大鼠24 h进食水量,炭末推进法检测大鼠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观察下丘脑糖原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下丘脑ATP、cAMP和PK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PhK和GP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食水量减少,胃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下降,下丘脑ATP、cAMP和PKA水平下降,下丘脑PhK、GP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食少腹胀与cAMP-PKA-PhK-GP通路抑制所导致的下丘脑能量供给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VRT)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05年6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行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60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VRT组32例,腹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ART)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育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R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RT组[(278.00±97.00) ml∶(496.00±135.00) ml,t=7.247,P<0.05],阴道切除长度及宫旁组织切除宽度均明显短于ART组[(2.58±0.33)cm∶(3.01±0.19)cm,=6.277,P<0.05;(2.34±0.31)cm∶(2.88±0.25) cm,t=7.357,P<0.05].随访期间,VRT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ART组(3.1%∶25.0%,x2 =6.18,P<0.05).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与年龄(x2=21.33,P<0.05)、肿瘤直径(x2=21.43,P<0.05)、病理类型(x2=40.69,P<0.05)及手术类型(x2=6.18,P<0.05)有关.VRT组患者妊娠率及分娩率均明显高于ART组(37.5%∶25.0%,x2=15.33,P<0.05;28.1%∶17.9%,x2=10.32,P<0.05).结论 VRT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复发率,并能有效保留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特的医学 ,中西医结合是开辟和创建世界新医学的希望 ,中医药学现代化、国际化是世界医药学发展的需要。因此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学习与掌握新近的医药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实用型人才 ,是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的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 ,走出西医学传统的教学模型 ,建立以适合中医药学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1 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义设计性实验又称为创新性实验 ,是针对某项…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远端结肠组织5-羟色胺4受体(5-HT4R)的表达以及眼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IBS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束缚刺激与应激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并进行眼针干预。采用Western-Blot法、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远端结肠组织中5-HT4R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BS模型组5-HT4R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调;而与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5-HT4R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HT4R水平下调,提示5-HT4R可能是IBS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眼针干预可有效改善IBS大鼠5-HT4R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对IBS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眼针组和匹维溴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眼针组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 d。匹维溴胺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7 d。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没有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眼针治疗组和匹维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的含量,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AQP2表达的变化及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变化。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2蛋白含量的变化,应用放免法观察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变化。结果:肺气虚模型组结肠组织AQP2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AQP2表达减少,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增加。提示肺主"宣降"功能与大肠濡润功能关系的科学内涵,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基本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BDNF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B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海马组织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体针组和眼针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三组的VEGF、Ang-1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VEGF、Ang-1表达明显增加,ES表达显著下降;与体针组相比,眼针组VEGF和Ang-1表达上升,ES表达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VEGF、Ang-1的表达,下调ES来引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 h、24 h、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ICAM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大鼠血清ICAM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 眼针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机体血清ICAM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