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颌骨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异体部分脱钙骨的成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人颌骨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异体部分脱钙骨内组织工程化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从人颌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 ,观察其体外生长情况 ,将扩增的人成骨细胞接种到异体部分脱钙松质骨支架内 ,体外和裸鼠体内培养 ,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孔隙内粘附、生长和成骨情况。结果 人颌骨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生长良好 ,细胞在异体部分脱钙松质骨支架内能正常的粘附、生长 ,裸鼠皮下培养 2月后 ,支架材料内异位形成岛状的新生骨组织。结论 人颌骨骨膜成骨细胞接种于异体部分脱钙骨内能够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将小肠黏膜下层粘接交联制作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4/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小肠黏膜下层膜按Abraham法制备;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2.8~3.2kg。②实验过程:以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共混溶液将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粘接成小口径(内径3.0mm)管型支架,并用碳化二亚胺交联,得到粘接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取24只兔,手术造成颈总动脉缺损,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缝制小肠黏膜下层管桥接修复缺损;实验组采用粘接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桥接修复缺损。③实验评估:通过爆破压测定检测支架的粘接强度、通过体外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于术后1,2周和1,2个月做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通畅性;以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生长情况,评价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再生能力。结果:①粘接交联的小肠黏膜下层血管支架爆破压:在湿润状态的爆破压可达22.1kPa;溶血率为1.4%;细胞毒性评级为0~1级。②支架溶血率和细胞毒性:体外溶血及细胞毒性试验均表明碳化二亚胺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全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③植入兔体内后支架通畅性和组织学表现:植入替代兔颈总动脉缺损后2个月,粘接交联支架的通畅率为83.3%(10/12),明显高于缝制支架的33.3%(4/12)(P<0.05);在通畅血管中动脉瘤样扩张的发生率,缝制支架为100%(4/4),粘接交联支架仅为20%(2/10)。所有通畅的血管在术后1个月时均有完整平滑的内膜形成和平滑肌细胞长入;2个月时平滑肌细胞增多,小肠黏膜下层的胶原纤维也明显减少;无炎症反应、血管破裂发生。结论:粘接交联法可用于小肠黏膜下层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作,可保持支架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并改善血管重建过程中小肠黏膜下层的力学性质,从而显著提高小肠黏膜下层用于修复小口径血管缺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24例游离前臂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缺损中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术中与医生配合默契,严格执行无菌无瘤技术操作。结果 2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组织瓣成活。结论加强游离前臂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缺损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治疗方式。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264例,其中42例术中发现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20例采取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或旋后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组),22例未行固定(非固定组)。术后对握力和腕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观察;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aland-WeA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部功能进行评估,并测试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获得愈合,下尺桡关节均对合良好,没有出现明显半脱位或脱位。两组患者的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G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例发生远期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定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固定与不固定下尺桡关节临床效果无差异,因此对于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若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不推荐l期固定下尺桡关节。  相似文献   
45.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术后出血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缺损皮瓣修复重建手术的769例患者资料,其中发生术后出血再手术21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后发生出血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05的变量构建列线图。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缺损部位、手术方式是否包含颈总动脉结扎(挽救性手术)、伤口积液、伤口感染进入最终模型,其中糖尿病(OR=3.817,95%CI 1.193~11.239)、颌骨部位缺损(OR=4.313,95%CI 1.274~13.544)、伤口积液(OR=9.149,95%CI 2.998~26.911)及伤口感染(OR=5.940,95%CI 1.624~19.220)是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 0.832...  相似文献   
47.
凝结芽孢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凝结芽孢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凝结芽孢杆菌寡聚-1,6-葡萄糖苷酶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进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PCR得到了较好的特异性扩增,其它干扰菌都无扩增,灵敏度达5×103cfu/ml。结论:该方法能够实现凝结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8.
发酵乳酸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发酵乳酸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发酵乳酸杆菌纤维二糖tuf基因延伸因子基因tu设计一对PCR引物,进行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PCR得到了较好的特异性扩增,其他干扰菌都无扩增,灵敏度达1.3×104cfu/ml。〔结论〕该方法能够实现发酵乳酸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性,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 Wallis 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 = -0.236,P = 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 = -0.301,P = 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 = 0.315,P = 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70S6K与OSCC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结论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的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CD44v3及CD44v6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3及CD44v6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舌鳞癌石蜡标本中CD44v3及CD44v6的表达.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CD44v3及CD44v6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舌鳞癌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均高于癌旁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P〈0.001)。(2)舌鳞癌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有统计学相关(Speamlan相关系数为0.494.P〈0.001)。(3)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舌鳞癌CD44v3及CD44v6阳性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及0.019)。结论舌鳞癌CD44v3及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它们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