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47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刘凯  王广义 《腹部外科》2004,17(3):190-191
最近2 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发展使愈后明显改善,但仍有2 0 %~30 %的大肠癌出现肝转移,并成为影响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大肠癌肝转移的基础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领域。本文仅就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已经知道种种癌相关基因的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等均密切相关。大肠癌肝转移同样也经过癌细胞从原发癌灶脱离、细胞外基质底的破坏、脉管浸润、转移脏器新生血管形成再增殖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各自的粘附分子、血管新生因子、细胞外金属基质蛋白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PI3K/AKT/mTOR和JAK/STAT3 2条信号转导途径共同作用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BEL-740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TOR抑制剂rapamycin(Rapa)组、阴性质粒组、阴性质粒+ Rapa组、STAT3-siRNA质粒组和STAT3-siRNA 质粒+Rapa组,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转染BEL-7402细胞,同时应用rapamycin,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形态学的变化,JC-1 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TAT3-siRNA+Rapa组细胞凋亡率为60.22%±0.8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细胞ΔΨm明显降低(27.28%±1.82%,P<0.05);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见STAT3-siRNA有大量细胞出现细胞核聚集、边缘化和核
碎裂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siRNA+Rapa组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NAi沉默BEL-7402肝癌细胞STAT3基因联合rapamycin可促进BEL-7402肝癌细胞的凋亡,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后胆管Ⅰ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疗效,探讨胆管Ⅰ期缝合的临床应用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所有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26例,T管引流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TBil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引流量、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67、-3.126,P值分别为0.001、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1例并发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7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的危重急症,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自“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提出后,有关ICAM-1和它的配体LFA-1在SAP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跃,抗ICAM-1和它的配体LFA-1的治疗也成为SAP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SAP时I-CAM-1、LFA-1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糖酐70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用强光照射法、高温实验、低温实验、加速试验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对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除高温、加速实验条件下右旋糖酐70含量略有下降外,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结论本品在避光、密闭的贮存条件下性质稳定,室温下贮存期可定为2年。  相似文献   
77.
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切除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尤其是早期转移复发严重影响着手术的疗效,并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肝癌切除术后3年和5年的平均复发率分别高达约50%和70%.目前研究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已成为目前肝癌研究的重点[1].现将近年来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室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全气腹条件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其中15例行肝局部切除术,7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23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140 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4 d.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大鼠胃肌电的特点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方法将两对电极的铂丝部分沿胃的纵轴方向与环肌平行分别刺入肌层,然后将铂丝的前端约1~2mm弯曲固定在胃壁上,胃窦电极距幽门括约肌0.5cm.胃体电极距幽门括约肌1.5cm,两个电极间距为2mm.将导线通过皮下导管自两肩胛骨之间引出体外供记录用.并同时按常规方法记录体表胃电.结果 1.未禁食大鼠胃肌电特点慢波频率在4.9~5.9次/min,但振幅个体差异较大,一般5~6mV;快波,为双向不对称针形波,多以锋蔟的形式出现,振幅一般是胃窦部大于胃体部;大鼠胃肌电明显的IMC 4个时期很少,一般可根据快波的数量,振幅大小分为高活动相和低活动相.2.空腹及进食胃肌电变化禁食24h,胃体、胃窦慢波振幅略有升高,而禁食48h及禁食后进食慢波振幅较低,但无统计差异,但频率禁食后加快(P<0 .01),快波振幅在禁食及禁食后进食均明显升高(P<0.05~0.01),锋蔟增多,持续时间延长(P<0.05~0.01).3.麻醉对胃肌电的影响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均使胃肌电抑制,慢波频率减少,振幅降低,快波振幅降低,锋蔟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两种麻醉药比较,氨基甲酸乙酯的影响比戍巴比妥钠要小,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4.体骨胃肌电与体表胃电的比较两者记录的慢波频率基本一致,但振幅差异较大,体表胃电慢波振幅为0.11~0.13mV,分别为该部位体内胃肌电的4.1%~6.5%.结论大鼠胃肌电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慢波上都重迭有快波,根据快波数量、振幅及持续时间,一般可分为高活动相和低活动相;禁食24h快波振幅、锋蔟数及持续时间均升高,但慢波频率、振幅变化不大麻醉可使胃肌电活动减弱,氨基甲酸乙酯的抑制作用比戍巴比妥钠弱.建议麻醉用药以氨基甲酸乙酯为宜,体内胃肌电与体表胃电的慢波频率基本一致,但振幅差别很大,体内胃肌电明显高于体表胃电.  相似文献   
80.
氨基胍对小鼠移植性胃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皮下接种MFC胃癌细胞株小鼠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50只皮下接种MFC胃癌细胞株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接种后24 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丝裂霉素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0.7 mg•kg-1,MMC组)、小剂量AG组(50 mg•kg-1•d-1,AGL组)、大剂量AG组(150 mg•kg-1•d-1,AGH组)、丝裂霉素与AG联合给药组(MMC 每周注射2次,每次0.7 mg•kg-1,AGH150 mg•kg-1•d-1, MMC+AGH组)。均采用腹腔内注射,2周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应用Greiss反应法测定荷瘤动物血浆中NO含量;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分析它们与AG抑瘤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52.9%,AGH组为47.1%。联合用药组MVD为(8.8±2.6)%,AGH组为(21.2±1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VEGF阳性率为(2.1±1.4)%,AGH组为(4.8±1.6)%,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iNOS阳性率为(2.4±1.1)%,AGH组为(3.8±0.9)%,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血浆中NO含量为(46.6±2.3)μmol•L-1,AGH组为(12.9±2.0)μmol•L-1,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AG通过抑制iNOS活性,减少NO的生成,阻断其效应途径及VEGF的产生,抑制肿瘤血管增殖,导致肿瘤坏死增加,且对化疗药物起协同作用。亦从肿瘤间质血管方面间接证实了VEGF和iNOS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