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王少萍 《医学综述》2010,16(15):2323-2326
全瓷冠抗折性能对修复体远期效果有重要影响。不同材料和制作技术、不同黏结剂、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均对全瓷冠抗折性能有影响。陶瓷的内部强度增强是通过在玻璃基质中分散第二相物质来实现的,常用的第二相物质有氧化铝、氧化锆、白榴石、氧化镁铝等。氧化铝水平的提高,陶瓷的抗折强度随之增加。氧化锆增韧陶瓷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是陶瓷增韧剂的首选。纳米陶瓷具有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树脂黏结剂可提高全瓷冠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245例645颗牙分成两组。实验组328颗牙用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组317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桥修复。在两组修复体完成时和修复体使用36个月后检查修复体的颜色、边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瓷损坏,将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色彩效果、颈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均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χ2检验,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和生物学适应性以及满意的色泽,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内盯受体在电针抑制电惊厥中的作用。方法:6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6组。在大鼠电惊厥模型(通过双侧耳廓部的电极夹给予电刺激:50Hz,60mA,持续0.4s,共3次,每次间隔5min)上应用行为观察.用海马内微量注射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及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对惊厥及其程度进行分析;使用G6805—2电针治疗仪电针“风府”(GV16),“筋缩”(GV8),频率130Hz,强度1mA,持续10min。结果:大鼠海马内微量注射盯受体激动剂1,3-双-2-甲苯基胍(1,3,di(2-tolyl)guanidine,DTG)8.27nmol可以抑制电惊厥发作,表现为痫样放电减轻,脑电总功率和主频功率降低,并且增强电针抑制电惊厥的作用。而大鼠海马内注射σ受体拮抗剂右吗喃1.5nmol/0.5μl后则使电惊厥发作加剧,减弱了电针抑制电惊厥的作用(“针+药”组与“针+人工脑脊液”组及单纯药物组比较,P〈0.01)。结论:大鼠海马内盯受体在电针抑制电惊厥中起一定的加强针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4( 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 SD大鼠 36只,体质量 230~ 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4只和实验组 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 1.5 h再灌注 2, 6, 12 h, 1, 2, 3, 7和 14 d亚组,每组 4只. 方法全部实验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具体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 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 2 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 1 d和 2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 72.80± 4.66和 96.75 ± 4.37).神经细胞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 2 h和 6 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 12 h和 1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 94.50± 2.75和 85.75± 3.73,纹状体区分别为 88.25± 5.06和 89.80± 2.93),至再灌注 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区域基本相同.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较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12800点DNA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D大鼠MCAO后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CAO后缺血侧纹状体内有44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个别生长因子类基因呈高水平表达,但是多数基因呈低水平表达,IGF-1 mRNA在脑缺血后呈相对低水平表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进一步证实,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后缺血侧纹状体内IGF-1 mRNA和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再灌注9h和24h时表达均降低(P〈0.001)。结论:MCAO后早期缺血侧纹状体内IGF-1 mRNA和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提示IGF-1在脑缺血损伤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12 800点DNA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D大鼠MCAO后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CAO后缺血侧纹状体内有4 4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个别生长因子类基因呈高水平表达,但是多数基因呈低水平表达,IGF-1 mRNA在脑缺血后呈相对低水平表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进一步证实,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后缺血侧纹状体内IGF-1 mRNA和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再灌注9 h和24 h时表达均降低(P<0.001).结论MCAO后早期缺血侧纹状体内IGF-1 mRNA和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提示IGF-1在脑缺血损伤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补液速度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依据10年的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经验,关于老年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抢救护理中的补液速度的体会总结如下。1AMI并泵衰竭的补液速度: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为10~15滴/分钟是人人皆知,却很少考虑到病人由于疼痛、出汗、发热、纳少以及不...  相似文献   
38.
牙周夹板固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萍 《医学综述》2009,15(6):847-850
牙周病为口腔多发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移位;咀嚼功能降低,甚至牙齿自行脱落或拔除。牙周病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通过牙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来控制炎症;通过修复治疗调整咬合,消除牙创伤,减轻牙周支持组织的负担;固定松牙,分散力,控制病理性松动和移位,提高咀嚼效能,使患牙得到生理性休息,利于牙周炎症的控制和已破坏的牙周组织的愈合。因此,松动牙齿固定是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必要措施。牙周夹板因其良好的固定作用,一向为口腔医师所重视,已经成为处理中晚期牙周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原理、牙周夹板固定的分类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9.
①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的效果。②方法 对26例Meige综合征病人进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③结果 26例Meige综合征病人症状有明显好转,其中显效20例(76.9%),有效16例(23.1%)。该疗法副作用少,出现轻度眼睑下垂和口角低垂各1例。④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Dopa-responsivedystonia,DRD),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本病对多巴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报告如下。例1,男,21岁。因双上肢震颤、言语不清、步态不稳10年入院。查体:Bp17/10kPa,言语欠清,双侧颅神经(一),双上肢可见粗大震颤,双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强直性增高,步态呈碎步,弓形足,感觉无障碍,双侧腱反射( ),双下肢Babinski's征( )。例2,男,20岁。因双侧肢体动作缓慢、活动不灵7年入院。伴说话笨拙,流口水,碎步,有时向前倾倒。查体:Bp15/9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