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烷化溶血凝脂(ALP)作为骨髓净化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克隆形成实验测定HL60细胞生长;正常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CFU-GM)集落产率的变化检测ALP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影响;RT-PCR检测bcl-2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ALP作用后,HL6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P<0.01);ALP对CFU-GM的影响不显著,20μg/ml预处理24h,CFU-GM集落产率才被抑制(P<0.01);ALP不影响bcl-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ALP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显著毒性,在白血病病人自体骨髓体外净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上HSTCL患者预后的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SEER*Stat软件搜集1997-2014年病理确诊为HSTCL的患者共81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年龄的P值0.05,性别、种族、Ann Arbor分期、诊断年份、是否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的P值均0.05;将患者性别、年龄、种族、Ann Arbor分期、诊断年份、是否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等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HSTCL患者预后有相关性(HR=2.066,95%CI 1.011~4.221,P=0.047),性别、种族、Ann Arbor分期、诊断年份、是否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均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对于HSTCL患者有预测价值,性别、种族、Ann Arbor分期、诊断年份、是否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等因素对HSTCL患者的预后预测均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64.
克隆新基因及获得其cDNA全长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前提。以PCR为基础的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是一种简单、敏感且有效扩增cDNA全长的方法。该文主要概述RACE技术的原理、进展及其在血液疾病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克隆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新基因cDNA全长,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以构建的家族性AML抑制性消减文库中1个有差异表达的新基因EST序列zywb87(GenBank注册号CV973101)为基础,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其全长cDNA,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应用一步法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AML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了家族性AML相关新基因FAMLF的cDNA全长,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lq31.3,cDNA全长2313 bp,开放读码框(ORF)为249 bp,编码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LRR_SD22),内在固有无序结构域等功能区.Blast检索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已被GenBank收录,并命名为FAMLF,核酸注册号为EF413001,蛋白质注册号为ABN58747.新基因FAMLF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0.66 vs 0.97±0.51,P<0.01).结论 成功获得一个家族性AML相关新基因FAMLF cDNA全长,FAMLF基因在AML中高表达,可能是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6.
int—2基因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11q13,其扩增或与hst-1基因共扩增见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为了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是否涉及int-2基因改变,尤其是白血病继发或伴发骨髓纤维化是否存在int—2基因扩增,我们对40例白血病进行int—2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陈璐璐  王少元 《医学综述》2009,15(16):2413-2414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蛋白质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在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效果检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目的在于归类蛋白质整体分布,鉴定并分析感兴趣的个别蛋白质,最终阐明它们的关系与功能。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也称为基因微阵列,高通量特点使其在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发现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