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胰升糖素试验在评价 2型糖尿病 (T2 DM)病人胰腺 β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T2 DM病人 1 5 0例 ,空腹血浆血糖浓度 (FPG)大于 7.0 mm ol/ L。隔夜空腹取血测定 FPG、空腹血清 C肽 (C肽 1 ) ,静脉注射胰升糖素 1 m g,注射时间 1 m in,注射后 6 min取血测定血清 C肽 (C肽 2 )。计算前后差值 (Δ C肽 =C肽 2 - C肽 1 )。注射前后测定患者血压、脉搏 ,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T2 DM病人注射胰升糖素后血清 C肽均升高。空腹 C肽与注射胰升糖素 6 m in后 C肽呈正相关 (P<0 .0 5 ) ,基础和刺激后 C肽浓度与 BMI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 ΔC肽与空腹 C肽 (P<0 .0 5 )、注射后 C肽 (P<0 .0 1 )呈正相关 ,与病程呈负相关 (P<0 .0 5 )。血糖控制差组 (Hb A1 c≥ 7.0 % ,n=86 )与血糖控制好组 (Hb A1 c<7.0 % ,n=6 4 )相比 ,基础 C肽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刺激后 C肽和 C肽增加绝对值 ,血糖控制好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 (P<0 .0 5 )。 结论 胰升糖素试验是一种判定胰腺 β细胞功能的较为简单、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与氟骨症病人血清和头发8种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名正常人和41名氟骨症病人测定了血清和头发的8种微量元素,包括Cu、P、Zn、Mg、Fe、Ca、Mn和Ba。结果表明:氟骨症病人血清Cu明显高于对照,Zn和Fe低于对照;而发Cu和Mg均明显升高。头发容易收集,更便于临床测定,但不能代替血。最后讨论了8种元素变化的意义,但对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多数甲状腺癌生长、发展缓慢,实际的发病率并不象临床印象那么低。然而,甲状腺癌引起的甲亢确实罕见。甲状腺癌是一种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形态学角度可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及其它。这...  相似文献   
14.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类型。原发性甲旁亢一般表现为慢性的临床过程,主要病理基础是甲状旁腺主细胞腺瘤,其次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增生与癌。因其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常引起骨、肾、消化、神经系统病变与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我院糖尿病(以下简称DM)专科门诊病人817例,住院病人101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Ⅰ组817例,选自1969—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AutoimmunePolyglandular Syndrome 简称 APG 综合征)系指同一病人先后或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自身免疫性疾患,且其中至少有一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厚皮性骨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倾向的综合征。我院收治2例,系亲兄弟,除具有该病典型特征外,还伴有胃溃疡和糖尿病,在文献中更属少见。报告如下,并略加讨论。例1 男,26岁,主因胃溃疡术后9年,多饮、多尿5年,手足粗大3年,于1983年12月24日入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调节酸硷平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氯性酸中毒。本文报告并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26例成人肾小管酸中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3例,混合型1例。Ⅰ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又称远端肾小管酸中  相似文献   
19.
氨苯哌酮(AG)是一种类固醇抑制剂。本文用AG治疗21例(女18,男3)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平均年龄35(24~60)岁,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征象及高皮质醇血症的实验依据。AG 用量每日0.5~0.75 g,疗程平均3(1~14)个月。用药1周血浆皮质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排量减少,3个月后有明显减少(与服药前比P<0.001)。结果: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AG 对皮质醇增多症的长期治疗,无疑是减轻临床症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超声断层用于肾上腺疾病诊断方面的报导尚少,我院自1979年11月至1983年初共做肾上腺超声断层80例,其中79例有腹膜后充气造影作对照,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材科和方法检查对象为我院临床内分泌组住院病人。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上,除根据症状、体征外,结合有关的生化检验,放免测定及X线检查。80例中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