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EA)组,监测2组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产妇心率(heart rate,HR)在T4(胎儿娩出10 min)、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23、0.022);CSEA组产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T3(胎儿娩出)高于EA组(P=0.000、0.000);CSEA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T2(麻醉平面满意-消毒前)、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00、0.003);2组产妇不同时刻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胸部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妇不同时刻HR、SBP、DBP、MAP、CO、SV及SVR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之间麻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均为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完善、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为推荐。  相似文献   
12.
<正>COPD被认为至2020年将会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1],而COPD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2]。Rizkallah[3]等通过Meta分析结果发现19.9%(95%CI 6.7%~33.0%)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可能并发PE,住院患者发病率可能更高态24.7%(95%CI 17.9%~31.4%)。法国一项研究[4]显示:882例确定为急性有症状的PTE患者中有8%例合并有COPD。COPD合并PTE患者临床上极易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5]。因而提高对COPD合并PTE的认识,对其及时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极为常见,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推测在2020年将在致死性疾病中居第三位。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常可累及肺外系统,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COPD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右心输出量减少而促使右心力衰竭,但也可引起左心功能的  相似文献   
14.
皮下气肿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本身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影响,但常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并存。本文报告三例发生在心肺复苏及术后的广泛性皮下气肿,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加以讨论。病例摘要例1 男,9岁。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2h循环骤停,急行心肺复苏,持续行胸外按压和用呼吸器控制呼吸,心跳恢复。30min后发现颈部、前胸及腹部皮下气肿,按之有“捻发音”,检查气管及纵隔无移位,双侧呼吸音清晰。怀疑有气管损伤,重新插管控制呼吸,减小  相似文献   
15.
乌拉地尔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脑血管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硝普钠 (SNP)控制性降压有其独特的优点 ,但也可导致很多不良反应。本试验基于乌拉地尔特有的药理性质 ,观察其与硝普钠复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探讨两药复合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择期脑血管手术病人2 4例 ,ASAⅠ~Ⅱ级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19~ 6 0岁 ,体重 48~ 72kg。脑动脉瘤夹闭术 18例 ,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6例。全部病例无明显高血压和内分泌疾患。随机分为SNP组 (Ⅰ组 12例 )和乌拉地尔复合SNP组 (Ⅱ组 12例 )。麻醉方法 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术前 1小时肌注…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PH)是心脏病患者外科围术期治疗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乌拉地尔(umpidil)作为血管α1受体阻断药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本研究将乌拉地尔应用于心脏外科围术期,观察其对PH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心脏外科需体外循环(CPB)手术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变化。了解术后肺部氧摄取的能力。指导心脏外科术后的呼吸治疗。方法:对心脏外科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病人42例进行观察。其中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8例,非动脉高压组24例,术后1h吸入氧浓度为50%时测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值。结果:术后早期肺部氧摄取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合并肺术后1h吸入氧浓度为50%时测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值。结果:术后早期肺部氧摄取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表现尤其突出。表现为PaO2下降,A-aDO2增大、Shunt%升高。气道阻力增高、静态及动态顺应性下降。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氧摄取能力普遍下降,肺动静脉分流增大,胸肺总的静态顺应性降低,必须加强术后呼吸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评价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我科78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及处理并发症。结果经系统治疗和良好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白蛋白、总淋巴细胞均高于治疗前。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ICU危重症患者非常必要,为取得良好效果应对其进行良好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进行撤机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治疗病房(RICU)及急诊科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16例COPD急性加重行气管插管接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序贯组,在临床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序贯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渐至脱机。选取同期因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并常规撤机拔管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撤机。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天数及复插率、院内死亡率的发生情况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与撤机前比较,对照组撤机后的pH值减低,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1h序贯组PaCO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h序贯组的pH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再插管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RICU入住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及总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因肺部感染导致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的病例,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早期拔管,序贯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撤机,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NSCLC合并VTE患者的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5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并发VT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OR =5.91,95%CI:1.47~10.76)、白细胞>11×109/L(OR=7.54,95% CI:1.69~13.25)、白蛋白<35 g/L(OR =5.25,95% CI:1.89~12.42)、D-二聚体>500 μg/L(OR=25.16,95% CI:7.87~80.41)与NSCLC患者发生VT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化疗、白细胞>1i×109/L、白蛋白<35 g/L、D-二聚体>500 μg/L是NSCLC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