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用近红外信息治疗仪治疗慢活肝40例获较好疗效,有效率为67.5%。其中26例不伴肝硬变组降 SGPT 疗效为91%;14例伴肝硬变组降 SGPT 疗效为42%,前者的血浆白、球蛋白比例失常,治后获得明显纠正。全组以降高球蛋白血症的疗效尤为显著。经辐照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例的γ-球蛋白及 IgG 均见下降,ANA、RF、CIC 及 AFP 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转,CH_(50)及 C_8可见上升,OT 试验亦见增强,故推测其疗效机理主要在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文胜  王国俊等 《肝脏》2001,6(1):58-59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及尚有争议的庚型肝炎病毒和TT病毒等几种。肝炎病毒的鉴定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尽管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已成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血清学检验方法 ,但是它们难以阐明复制病毒的细胞以及病毒血清学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早在 80年代中期医学工作者就尝试在肝组织中检测病毒基因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使得肝组织中肝炎病毒的检测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肝组织中肝…  相似文献   
13.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防止滥用药现象,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门诊患者2008年1-6月期间麻醉处方为依据,进行统计、汇总,对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分别为哌替啶47.08%;吗啡缓释片23.60%;芬太尼贴剂11.20%;可待因6.20%;芬太尼注射液6.20%;阿桔片5.72%。6种麻醉药品DUI〈1。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且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发热是肺癌的常见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纯退热效果不很理想。笔者就采用痰热清治疗晚期肺癌发热做了回顾性分析,并与消炎痛栓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赖诺普利10mg,每日1次,连用6周。结果:服药1周末,有效率85%,服药2周末,总有效率92.5%,并持续至疗程结束。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赖诺普利降压效果显著,药效持久,疗效稳定,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是临床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107例不明原因发热回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分析了107例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总确诊率为99.1%,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分别占46.7%(50例)、20.6%(22例)和15.9%(17例)。化脓性细菌仍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72.0%,36/50),其次为结核分杆菌感染(18.0%,9/50),且均为肺外结核;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是恶性肿瘤性疾病的主要病种(15/17),以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最常见。除上述本大类疾病外,药物热占总病例数的8.4%(9/107)。  相似文献   
17.
影响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妥英钠(ftplle叮lhydanion,DPH)为常用抗癫痫、抗心律失常及外周神经痛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大量研究表明其个体差异极大,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就剂量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病理因素等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综述如下。1剂量因素家兔试验表明:家免在DPH大剂量时,其代谢紊乱,代谢速度受抑,代谢物浓度下降,DPH维持较高血药浓度。随DHP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体内代谢逐渐恢复正常[’]。国外有文献报道K]:苯妥英nga剂量使其血药浓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增加很小剂量就可能使其血药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过去10年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需要行再次手术治疗的69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再次手术的原因为将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17例原因为首次术式选择不当,术后病理切片证实癌细胞残留;5例原因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其中随访42例,5年生存率95.2%(40/42)。[结论] 甲状腺癌的误诊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提高术者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标本探讨其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实性和囊泡构成以及囊泡位置、形态和大小。结果 12例病变共检出49个病灶,直径0.5~4.4 cm,平均1.7 cm。2例单发,10例多发。额叶12个、顶叶16个、颞叶9个、枕叶4个、基底节区5个、小脑半球2个、脑干1个。病变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改变,囊泡散在分布病灶内或周边分布为主,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0 mm。脑泡型包虫病影像表现分为6型:实性肿块型、小囊泡-实性肿块型、大囊泡-肿块型、多囊泡型、单囊泡型和结节型。结论脑泡型包虫病CT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理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20.
BALB/C小鼠以CCI4橄榄油腹腔注射致中毒性肝坏死,部分小鼠分别给予丙酸睾酮或戍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见睾酮对雌、雄小鼠活存率无影响,但可提高秋水仙碱对雌鼠的治疗效果(秋水仙碱对雄鼠治疗效果优于雌鼠)。雌二醇则促使雄鼠全部死亡,加用秋水仙碱能使半数雄鼠活存,有显著差别(P<0.05)。单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对抗较大剂量CCI_4的毒性作用,可使雌鼠全部活存,与单用秋水仙碱治疗有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