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含人干细胞白血病(stem cell leukemia,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对高糖环境下受损Cajal间质细胞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ICC,培养24 h贴壁,经倒置显 微镜、免疫荧光鉴定后,将ICC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对照组加入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高糖组加入含 2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对照组不变,高糖组分成空白组、空慢病毒组和实验组3个亚组,3组分别 加入PBS、空慢病毒和含SCL基因重组慢病毒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和48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 两个时段各组中ICC中c-ki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4或48 h后,空白组、空慢病毒组中ICC的c-ki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ICC中c-ki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空白组和空慢病毒组,但是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可以上调高糖环境下功能受损ICC中c-kit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52.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MP22)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膀胱癌、3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尿液中NMP22的含量.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NMP22含量为(55.84±47.89)U/ml,明显高于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18.78±18.95)U/ml及正常人(6.97±3.82)U/ml(P<0.01).尿液中NMP22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关.结论检测尿液中NMP22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筛选和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293例行PCNL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NL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93例患者术后10例(3.41%)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41±11.48)岁,平均结石大小为(2.61±1.64)cm.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术前尿白细胞≥3+、结石>2.5cm、通道>20F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培养阳性(OR=0.012,95%CI:0.002-0.081)、结石>2.5cm(OR=13.526,95%CI:1.877-97.489)、通道>20F(OR=17.534,95%CI:1.371-224.190)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术前尿培养阳性、结石>2.5cm、通道>20F是PCNL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含有人SCL基因的pDC315-EGFP真核表达载体,为糖尿病膀胱病变(DC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含有人SCL基因的质粒中,采用PCR方法扩增SCL基因,将目的载体pDC315-EGFP进行酶切后交换,其产物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对克隆产物进行菌落PCR鉴定,对阳性克隆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比对正确的克隆即为构建成功的质粒。结果 PCR扩增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036 bp,测序结果以及重组质粒pDC315-EGFP-SCL阳性克隆凝胶电泳鉴定均证明SCL基因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DC315-EGFP-SCL,该载体有望用于DCP的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 Apa1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1位点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Apa1酶切位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AA、Aa、aa 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01),基因型Aa在病例组占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关,Aa基因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的易感基因,VDR- Apa1位点有望成为筛选和检测泌尿系结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6(PAK6)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P法,检测前列腺癌(PCa)组织及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AK6的表达,探讨PAK6蛋白表达与PCa的关系。结果:PAK6在BPH组织和PCa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二者中PAK6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PAK6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升高。结论:PAK6阳性表达程度与PCa分级有关,捉示它在PCa的发病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检测PAK6变化对判断PCa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c-Kit与n-NOS2在豚鼠膀胱caial样间质细胞的共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培养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免疫荧光和n-NOS2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 豚鼠膀胱内Cajal样间质细胞体为梭形或卵圆形,常见2~3个细长的突起.c-Kit和n-NOS2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发现两种抗体在Cajal样间质细胞共表达.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内c-Kit和n-NOS2共存,Cajal样间质细胞具备产生NO的功能,Cajal样间质细胞存在调节膀胱自律活动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表型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3种抗原的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6 DC,但均有CD1a DC,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癌旁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中有22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48.6%,与正常膀胱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DC,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培养方法,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及分子表型变化. 方法:从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GM-CSF、IL-4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子表型变化.结果:诱导培养7天即可获取大量成熟DC,细胞表面出现典型树枝状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为CD1a ;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显示DC特异性标志CD1a的阳性表达率为57.4%,特异性成熟标志CD83的阳性表达率为72.1%,HLA-DR为94.6%.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培养为成熟的DC,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膀胱癌临床生物学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