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小儿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肝移植术式选择.方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至2007年11月对15例年龄≤12岁终末期肝病患儿施行18次肝移植手术.2000-2004年前的7例10次手术均为减体积肝移植,2006年后实施的8例肝移植中4例为劈离式、4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均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密切监测移植肝血流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20.0%、感染73.3%、胆管并发症33.3%、肝动脉栓塞20.0%、腹腔出血13.3%.4例(26.7%)患儿因腹腔感染、出血、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其中2例血栓形成患儿分别行二次、三次肝移植,再移植率为13.3%.死亡4例(26.7%),其余11例患儿随访1年1个月至8年4个月(至2008年12月),健康存活.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为了准确了解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胆囊、胆囊壁的病理变化,探讨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11月,自主研发CHiAO(桥牌)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专利号:ZL200920005583.1).实施保胆取石(息肉)手术39例.术中依据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的检查结果 ,用取石网、小结石吸取箱清除胆囊腔内结石、泥沙洋结石、胆泥;用推、挤、压、撕、撑、冲、吸7种手法清除胆囊黏膜下结石;对于息肉.根据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检查所显示胆囊黏膜的完整性、胆囊壁各层次的变化、息肉的形态等信息,判定息肉的性质并决定治疗方案,良性者保留胆囊,切除息肉.取4mm×5mm胆囊组织、胆汁、结石、息肉送去做相关检查.结果 39倒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d.单发结石6例,多发33例,数目1~80颗,直径2~34mm.合并胆囊息肉12例,直径1~1.5mm,数目1~20粒;黏膜下结石13例438窝,占33.33%,每例3~108窝.术中超声检查结石取净率100%.随访1~6个月,无特殊不适.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表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号率100%.结论 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是一种新设备,为保胆取石技术及胆囊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平台.时手术中准确了解胆囊结石(息肉)患者胆囊壁各层次的变化有重要意义.用硬质超声胆囊内镜系统进行保胆取石(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03.
中风是以神志障碍、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临床特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患。近年来,我们应用舌下针对中风不语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共观察中风不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均为不能言语,属语言功能Ⅰ级者。40~50岁5例,51~60岁24例,61~70岁11例。发病在1个月以内者29例,3个月以内者5例、6个月以内者5例。  相似文献   
104.
王兴强  乔铁  冯禹阳 《华夏医学》2006,19(6):1287-1287
1病例介绍患者女,39岁,因“腹痛10h伴呕吐3次”于2004年7月30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曾行“胆道手术”(具体术式患者不详)。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9mm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右肋沿下有一手术疤痕,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全腹软,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无亢进。血常规:白细胞11.8×109/L,N0.77,血淀粉酶78U/L,尿淀粉酶353U/L。腹平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胆囊已切除,肠管稍扩张,胰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予对症治疗无好转。7月31日出现腹膜炎体征,复查腹平片亦未…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颅底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成像,并比较其显像效果.结果 在对前颅窝和中颅窝颅底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0%和95.0%,与常规CT扫描相比(分别为67.9%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后颅窝颅底骨折的显示率,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为100.0%,常规CT扫描阳性显示率为88.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6.
<正>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唾液腺黏液囊肿,也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其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包块累及解剖部位不同而呈多样性。按囊肿突向的部位分单纯型、口外型(潜突型)、哑铃型。单纯型和哑铃型在口底舌下区均可见囊性病变,易确诊。而口外型属于一类临床表现比较特殊的舌下腺囊肿,  相似文献   
107.
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8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硬性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3月,用Wolf硬性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息肉)手术80例。喉罩全身麻醉,迷你腹腔镜直视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应用Wolf硬性胆道镜进行胆囊探查、取石(息肉),直径>0.5cm的结石,用套石网取出,直径<0.5cm的结石以及泥沙样结石用胆囊泥沙样结石吸取箱取出,取石钳从根部摘除胆囊息肉。应用胆囊泥沙样结石吸取箱设备,用推、挤、压、撕、撑、冲6种手法,发现并清除8例55窝胆囊黏膜下结石,3-0肠线间断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80例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min,平均住院4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发现并清除8例55窝胆囊黏膜下结石,最少1例1窝,最多1例30窝,发生率10%。结论硬性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项新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4例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快速康复组术后临床观察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拔除尿管、胃管和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周体重下降幅度)均早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FT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4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有利于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肠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营养不良是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常见并发症,对其临床结局可产生不良影响。为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性,术前需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评估指标较多,然而目前针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有效评估方法尚不明确且缺乏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评估路径。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形式探讨不同营养相关指标对消化道肿瘤病人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调查住院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 087例痛风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总的患病率为88.88%。合并症主要为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360例(17.25%)、糖尿病310例(14.85%)、脂肪肝731例(35.0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1 015例(58.63%)、冠心病220例(9.85%)、冠状动脉钙化86例(4.12%);肺部损害:肺结节191例(9.15%)、肺间质纤维化35例(4.12%);其他合并症:骨关节炎667例(31.96%)、肝损伤109例(5.22%)。并发病主要为肾脏疾病:肾结石389例(18.64%)、痛风性肾病244例(11.69%)、肾衰竭179例(8.58%)。影响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职业、长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肌酐等。结论 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病率高达88.88%。合并症中最多见的是代谢性疾病,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并发症以肾脏疾病最多见,以肾结石发病率最高。年龄、职业、长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