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医药卫生   23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目的观察肠缺血时大鼠血浆及肠组织神经降压素(NT)及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大鼠末段回肠系膜动脉分支的方法制作节段性肠缺血模型,于术后2h、6h、12h观察缺血区及缺血边缘区肠组织改变,并用鲎试剂法测定门脉血内毒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肠组织神经降压素的水平.结果肠缺血后大鼠血浆NT明显升高(076±016vs047±010,P<005),缺血区及缺血边缘区肠组织NT浓度明显降低(3407±593vs4014±538P<005;747±138vs4014±538vs4014±538P<001),并以缺血区下降更显著(3407±593vs747±138P<001),门脉血内毒素明显升高(3890±1050vs551±67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缺血区及缺血边缘区肠组织均受损,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加重.结论肠缺血可造成肠粘膜损害与肠组织NT水平的降低,内毒素入血则加重了这种损害.肠缺血后血浆NT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2.
裴建遇  王强  王元和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4):347-348,358,35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卡铂腹腔化疗19例(对照组),卡铂+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15例(实验组),手术中不同时段内分别取门静脉血和癌旁淋巴结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本的铂浓度。结果:两组间门静脉血铂浓度无明显变化;1-2小时两组间淋巴结样本铂浓度相比无差异(P>0.05),3小时实验组淋巴结样本铂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可促进化疗药物增量进入腹腔区域淋巴系统,诱导腹腔淋巴化疗。  相似文献   
153.
为探讨对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36例晚期肝癌病人采用肝动脉导管化疗加腹腔免疫治疗的免疫化疗。结果显示免疫化疗后,病人外周血NK及LAK细胞活动性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部分病理检查显示免疫化疗肝癌组织呈明显的大片状坏死,周边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瘤体缩小程度及生存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说明肝动脉导管化疗加腹腔免疫治疗晚期肝癌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免疫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4.
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动向许正昌,王元和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然而,外科手术对早期实体瘤的患者较为有效,对晚期及有微小灶残余病变的患者则达不到根冶目的。为此,众多学者预见,肿瘤的基因治疗将是人类得以从根本上征服肿瘤的希...  相似文献   
155.
通过观察沙培林(OK-432)对脾切除后胃癌大鼠免疫杀伤的细胞作用,发现OK-432小时剂长期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NK和ADCC细胞活性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非治疗组,OK-432治疗同时保留脾脏,PBL和NK和ADCC活性更辊显著高地高于切脾免疫治疗组。在OK-432腹腔注射大鼠中,模拟切脾组的PBL的NK和ADCC的细胞活性均高于切脾组,提示在腹腔注射OK-432治疗中,保留脾脏有  相似文献   
156.
157.
我们将大肠癌特异性CEA基因转录调控序列插入到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前来驱动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中靶向表达,观察其肿瘤杀伤效果。1.材料和方法:(1)基因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病毒上清收集及滴度测定参照经典方法进行。(2)前药无环鸟...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构建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载体,寻找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RT-PCR克隆内皮抑素基因,293细胞内分别重组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CNHK200-hE)和增殖缺陷型(Ad-hE)腺病毒,分别体外感染结肠癌细胞HT-29后比较两者在细胞病理效应、病毒增殖和内皮抑素表达量方面的差异.结果:CNHK200-hE感染结肠癌细胞96 h后可增殖2 000多倍;感染后7 d肿瘤细胞死亡率达96.2%,而对正常肝细胞基本无杀伤作用;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抑素表达量不断增加,第5天达1 090 ng/ml,显著高于Ad-hE感染组(P<0.01).结论: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hE具有高效表达内皮抑素和在结肠癌细胞内增殖并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9.
SU6668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 4 8只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2只。种植 1周后开始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5 氟脲嘧啶 (5 Fu组 )、SU6 6 6 8制剂 (SU6 6 6 8组 )、5 Fu与SU6 6 6 8联合应用(5 Fu +SU6 6 6 8组 ) ,每天 1次 ,共用 5周。种植后第 6周末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癌细胞转移及腹水出现情况。结果对照组、5 Fu组、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抑瘤率分别为 0、4 2 6 %、80 9%、87 2 % ;MVD分别为 (13 8± 5 2 )、(12 3± 4 5 )、(2 4± 1 5 )、(0 9± 0 5 ) ;AI分别为 (3 6± 2 4 ) %、(7 1± 5 7) %、(11 9± 3 9) %、(19 9±8 6 ) % ;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10 0 %、4 5 5 %、16 7%、0 ;肝转移率分别为 75 0 %、36 4 %、16 7%、0。故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尤以 5 Fu +SU6 6 6 8组最明显(P <0 0 5 )。结论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传统腹腔化疗药物联用可起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患者男,61岁.因体检行盆腔CT扫描发现骶前间隙肿块1个月于1999年5月10日入院.无发热、腹胀、腹痛、便秘、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无消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