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对1978年4月至2002年3月妊娠超过5个月的13例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A(CsA)及泼尼松(Pred)。5例为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4例为他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13例中,10例患者妊娠足月,生产,母,婴均存活,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产后2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婴儿存活;2例妊娠中期出现蛋白尿,病理证实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终止妊娠,但抗排斥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目前11名子女健康,无发育异常。结论 肾移植患者若情况允许,在严重监护下是可以妊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调整经验。方法分析197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3279例肾移植受者中67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新发恶性肿瘤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56.7%)。予以外科手术与免疫抑制剂减至半量或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雷帕霉素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5年患者存活率为30%。结论对于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宜采取外科手术与免疫抑制剂减量或换药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等候肾移植患者中RHD阴性血型基因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广州市各器官移植中心等候肾移植的患者中经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的血样103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定量PCR-测序技术)进行RHD基因分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对RhD假阴性检出率行χ2检验.结果 103例血样中,RhD真阴性(即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56例(54.5%),RhD假阴性(即RhD阳性,但是10个外显子中有部分缺失、重复、错义突变)47例(45.6%).在47例RhD假阴性中,弱D(weak D)1例(2.1%)、部分D(partial D)13例(27.7%)、放散D(D-elution)33例(70.2%).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对RhD阴性识别的差异呈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103例血清学检测出的RhD阴性中有45.6%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实际为RhD阳性变异体,说明血清学技术对识别RhD阴性呈较高错误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受者和供者RHD血型基因分型,对于精确肾移植配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HLA配型可改善群体反应性抗体高的受者肾移植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HLA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对1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36% ̄76%物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IL-Ⅰ、Ⅱ类抗体分型盘进行HLA配型。结果 供、受诸 HLA-A、B、DR位点各有一个抗原相符合3例;HLA-B位点2个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1例;HLA-A位点1个抗原、B位点2个抗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6例;HLA-A位点2个抗原、B位点1个抗原、DR位点2  相似文献   
15.
环孢霉素A(CsA)问世以来显著地提高了肾移植的存活率,但CsA的肝肾毒性发生率占10%~50%[1]。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本科对20例CsA肝肾毒性患者改用普乐可复(FK506)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9~58岁。肾移植后3~5个月6例,6个月~1年10例,2~3年2例,4~6年2例,2例术前患有丙型肝炎。术后全部应用三联疗法:CsA 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MMF) 泼尼松(Pred),其中应用硫唑嘌呤3例,应用MMF17例。1.2 CsA肝肾中毒标准 ①术前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医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50例患者作为CAN组,50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正常者为对照组.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自两组静脉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组患者的TGF-β1" 869"和" 915"遗传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依据文献中基因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划分患者TGF-β1表现型为高产量及中低产量,为在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对CAN的影响时剔除干扰因素,同时对可能影响CAN的临床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CAN组中TGF-β1基因表现型为高产量者为70%(35/50),对照组高产量者为38%(19/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0.306,P=0.001).对发生CAN的可能影响因素的比较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在两组间有差异,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对CAN组及对照组中TGF-β1的高产量率无影响,CAN组中高产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AN中TGF-β1基因的表现型以高产量为主,高产量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正常患者,提示TGF-β1高产量型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受者TGF-β1基因型可作为预测肾移植后发生CAN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86名HCV感染和86名非HCV感染病人肾移植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和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死亡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人/肾的存活率分别为:术后1年(94.2%/90.7%和96.8%/96.0%);术后3年(88.4%/79.1%和90.7%/87.2%);术后5年(74.4%/73.3%和87.2%/81.4%)。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3%和21.2%,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5%和6.5%。其中HCV感染组5年人存活率低于非HCV感染组(P<0.05),而其他各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病为感染组的首位死亡原因(36.4%)。结论 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存在负面影响,HCV感染应作为肾移植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急性排斥反应(AR)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移植肾的存活期有显著影响,早期诊断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肾移植术后AR过程中外周血穿孔素(P)和颗粒酶B(GB)mRNA的表达,以了解二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的和方法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8年1月共作1240例次尸体肾移植术,其中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93例(7.5%)。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我们对供肾的摘取、灌洗、术中血压问题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93例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71例(76%),其中热缺血时间>10min56例(60.2%)、冷缺血时间>24h2例(2.2%)、术中收缩血压低于13kPa(98mmHg)13例(14%)。肾动脉痉挛致血管栓塞3例(3.2%),术后CsA中毒8例(8.6%),急性排斥(AR)11例(11.8%)。81例(87.1%)在7~66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8.6%)摘除移植肾,4例(4.3%)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缩短热缺血时间、注意移植肾灌洗量、严格控制术中血压变化、合理的应用CsA药物是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经验,观察了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结果为治愈6例,摘除移植肾4例,死亡1例。认为:(1)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结核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2)肾移植术后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即使化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3)一旦确立诊断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将激素减为最低量。(4)对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