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术中监测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430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采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370例,大脑纵裂入路12例,眶上外侧入路48例。结果术后行DSA或CT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夹闭完全。出院时按GOS评估预后,4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330例,中残58例,重残25例,死亡17例。结论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以及术中采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对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终板造瘘可以降低动脉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及时处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伴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鼻鼻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观察术后2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心电图结果 、超声心电图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术后患者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肢端肥大及鼻唇肥厚明显改善,头晕乏力、高血压及高血糖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平均生长激素水平为(4.37±2.03)μg/L,显著低于术前的(40.27±4.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平均二尖瓣血流频谱(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能降低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抗血小板抗凝血酶强化治疗后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一步评价溶栓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方法:选择心电图明显ST段动态压低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小剂量尿激酶组 36例,尿激酶 0.5万 u/kg,静脉注射,1次/d,连用 3 d,首次给药前 1h先给低分子肝素(克赛)30 mg静脉注射和60mg 皮下注射; B组:对照组 36例不用尿激酶。以心电图改善,4周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优于B组,心电图改善情况,4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第1周内硝酸酯类药物用量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P<0.01,P<0.05,P<0.05)。结论:在有效的抗血小板抗凝血酶的强化治疗后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4.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岱  王中  崔岗  周幽心  张世明  朱风清 《江苏医药》2000,26(11):844-845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例中有4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CT检查均有第Ⅳ脑室出血;1例首发症状为步态不稳及后组颅神经不全性麻痹,经CT检查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DSA检查可显示动脉瘤的具体部位及大小。5例均经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蒂夹闭3例,行动脉瘤加固术及孤立术各1例。5例中除、例术后留有轻度偏瘫外,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Ⅳ脑室出血发病,少数可以小脑及后组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及早诊断和治疗,疗效是满意的。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带,对夹层动脉瘤可采用加固术,少数无法夹闭瘤蒂则行动脉瘤孤立术。  相似文献   
85.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重点及防治血管痉挛的措施。方法 对173例早期手术治疗的破裂脑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太性血管痉挛15例。出院1~3个月,恢复良好141例,轻残15例,重残6例,死亡11例。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不仅可杜绝再出血的危险,且利于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解剖瘤时避免钝性剥离及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对防止术中动脉瘤破裂是至关重要的。应用罂粟碱溶液冲洗脑池,  相似文献   
86.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诊断及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仅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对患者生存质量常产生严重影响。对出血量大、有明显脑受压、脑中线结构移位、临床病情重的患者,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正确的诊断、病例的选择、手术时机、术中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院自1998年至2004年共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孙越  王紫兰  陈周青  马超  朱昀  王中 《江苏医药》2021,47(2):207-211,封2
目的 报道1例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病例,探讨鼻咽癌脑转移与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方式,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鼻咽癌放化疗术后6年余,以左侧头部胀痛伴头晕起病.术前诊断为"双侧颞叶占位:转移癌?放射性脑坏死?鼻咽癌,...  相似文献   
88.
病原微生物检测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常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PCR、ELISA和基因组测序等,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不利于现场和实时在线检测。光谱技术因具有快速准确、安全高效、非破坏性和便于在线侦检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无创检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该文就3种常用的光谱技术,即激光激发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各自优缺点,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载瘤动脉重建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4例均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术后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都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应在术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的发作,避免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幕上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下积液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颅内高压、未复位骨瓣、二次手术、低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会增加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负压引流可以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穿刺抽吸、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的皮下积液。结论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属于神经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个方面来预防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