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3篇
  免费   2350篇
  国内免费   1486篇
医药卫生   47979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018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957篇
  2019年   1025篇
  2018年   1131篇
  2017年   718篇
  2016年   845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2347篇
  2013年   2048篇
  2012年   2330篇
  2011年   2657篇
  2010年   2574篇
  2009年   2553篇
  2008年   2339篇
  2007年   2418篇
  2006年   2305篇
  2005年   2401篇
  2004年   2106篇
  2003年   1904篇
  2002年   1456篇
  2001年   1451篇
  2000年   1349篇
  1999年   1019篇
  1998年   821篇
  1997年   767篇
  1996年   718篇
  1995年   673篇
  1994年   561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9篇
  1975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建立健脾肥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法 )对莲子、山楂、茯苓、山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鉴别莲子、山楂、茯苓、山药;用 NaOH滴定液 (0.01 mol/L)滴定,方法回收率为 100% ,RSD为 0.62%.本品总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 0.12 mg/mL.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82.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伊曲康唑注射液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伊曲康唑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62nm。结果线性范围0~38.08μg·ml-1,伊曲康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24%,r=0.9999(n=6)。结论该法方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伊曲康唑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3.
984.
RP—HPLC法测定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 Polaris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93: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线性范围为0.0484-2.4200μg(r=0.9999),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100.7%,100.6%(n=3);RSD 分别为3.3%,0.63%,1.2%。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评价不同产地的瓜蒌子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986.
近年来加强胃黏膜防御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实验通过预先给予大鼠灌服自卫颗粒,并与思密达作对照,观察自卫颗粒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同时从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索pcDNA3.1-asHpa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侵袭力和黏附力的作用。方法:以质粒pcDNA3.1为载体,将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的DNA片段反向插入得到反义乙酰肝素酶信号密码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Hpa),以脂质体共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以Boyden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以细胞贴壁能力的变化检测其黏附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侵袭率为54.3%,贴壁细胞数为22.91视野)及空载体转染组(侵袭率为47.6%,贴壁细胞数为19.17视野)相比,经pcDNA3.1-asHpa转染的细胞侵袭力(16.3%)受到一定的抑制,黏附力(贴壁细胞数为11.36视野)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pcDNA3.1-asHp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侵袭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黏附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8.
近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致癌因素以及诊断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妇女妇科肿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妇女的生命和健康。我院15年共收治老年妇科肿瘤患者69例,对6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9.
目的:研究腋淋巴结阴性(ph node negative,LN N)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与微血管密度lym(VD)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LN N乳腺癌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TEN和MCD34蛋白的表达,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32.6%的患者PTEN蛋白表达减低或完全阴性表达,PTEN与乳腺癌病理分级,ER状态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TEN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83.7%)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66.7%)(P<0.05);PTEN的表达与M V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P<0.01)。结论:PTEN缺失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多发事件,并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PTEN缺失和高M V D的LNN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两者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评估LN N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胸腺瘤最新WHO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4年间74例因胸腺瘤行胸腺切除的患者,运用最新WHO分型标准(1999)对胸腺瘤进行重新分类,并运用统计软件对新的WHO组织学分型与MG的发生率及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结果(1)胸腺瘤A型2例,AB型23例,B1型4例,B2型27例,B3型16例,C型2例。其中B2型较AB、B1及B3型易合并MG(P<0.05),A型两例均合并MG,而C型则均未合并MG。(2)临床I期:1例,Ⅱ期:30例,Ⅲ期:38例,Ⅳ期:5例。新的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之间关系密切(P<0.01)。结论新WHO组织学分型与胸腺瘤合并MG的发生率之间有一定关系,同时能反映其临床分期及评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