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血清中CA19 9水平与胰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12 5Ⅰ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基于三明治原理对 118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 9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CA19 9水平随着胰腺癌临床进展浸润而逐渐升高 ,在统计学上各临床分期之间的均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 9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 (P >0 .0 5 ) ;胰腺癌伴或不伴发黄疸患者之间血清CA19 9水平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CA19 9是诊断胰腺癌较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它在指导临床分期 ,判断手术切除率及估计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国产新福菌素(sinoactmomycin)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NSCLC病例65例,予新福菌素6μg/kg(第1~4天),依托泊苷(VP-16)100 mg/m2(第1~3天),顺铂(DDP)80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两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缓解期和生存期。结果:65例NSCLC中,总有效率为47.7%,其中初治病例为50.0%,复治病例为44.4%,初复治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缓解期为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37.8%;毒副反应主要是轻度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和胃肠道反应。结论:新福菌素联合VP-16、DDP治疗NSCL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也能耐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为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中CsA保留与撤除近期与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纳入以雷帕霉素为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中CsA保留与撤除近期与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4.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1121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描述评分,6个为A级,4个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CsA撤除对患者生存率的OR(95%CI)值在6、12、24、36个月的分别为0.77(0.17,3.52)、1.24(0.48,3.16)、1.32(0.57,3.08)、1.21(0.60,2.41);移植肾存活率的OR(95%CI)值在6、12、24、36、48、54个月时分别为1.79(0.63,5.06)、1.15(0.56,2.36)、1.39(0.68,2.85)、1.80(0.99,3.29)、2.13(1.16,3.89)、2.01(1.15,3.51);急性排除反应在6、12、24、36、48个月的OR(95%CI)值分别为0.92(0.48,1.78)、1.90(1.25,2.89)、2.01(0.94,4.27)、1.93(0.93,4.00)、1.52(0.77,3.02)。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病情稳定患者,以雷帕霉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中,CsA撤除在第1年易导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但是对于人长期生存率无影响,同时有助于移植肾长期存活、肾功能恢复。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证据强度,期待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2例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定,同时进行训练前及训练后1,2疗程末的肺功能测定(1s用力呼出量、肺活量、1s率).结果 COPD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后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分别为(1.82±0.44)分、(1.88±0.49)分、(1.89±0.61)分、(1.60±0.48)分和(1.61±0.52)分,显著低于训练前,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患者康复训练后1 s用力呼出量和1 s率为(1.39±0.14)L和(56.0±3.7)%,较训练前显著提高.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能改善COPD患者心理状况和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误诊为肺癌骨转移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胸背部阵发性胀痛1 年,左侧腰部胀痛5个月,加重13 d"入院.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灌注rmhTNF 1500万单位,每周3次。结果51例患者中,CR 20例(39.2%),PR 26例(51.0%),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40例(78.4%);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33例(64.7%)及胸痛26例(51.0%),均可耐受。结论rmhTNF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灶的位置、性状及距胸壁的距离,选择定位方法。其中64例采用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9例(包括透视定位穿刺不成功者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两种定位方法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6.5%;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93.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7%。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是较为理想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杰  钱桂生  黄桂君  熊玮  李靖 《癌症》2001,20(4):348-353
目的:克隆和筛选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方法:将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SPC-A-1/CDDP)作为实验方,肺腺癌细胞(SPC-A-1)作为对照方,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实验方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用斑点杂交法初步筛选cDNA消减文库后,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Genbank),对新的cDNA序列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验证。结果:建立了一个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SPC-A-1/CDDP)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斑点杂交法初步筛选显示23个个克隆中有SPC-A-1/CDDP特异表达cDNA片断,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2个cDNA片断为新序列,其余cDNA片段与已知基因有93%-100%的同源性,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2个新的cDNA片断来自SPC-A-1/CDDP细胞。结论:2个新的cDNA序列可能为未知肺腺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序列;抑制消减杂交法是克隆特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与颌位问题是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咬合重建特指采用修复手段在正确的颌位关系下恢复正常咬合接触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口内仍存留有大量天然牙,但丧失了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需要以修复的方法重新建立稳定咬合关系的情况而展开。由于存留的大量天然牙有活跃的牙周反射活动,重建后的咬合关系在行使咬合功能时受到复杂的神经反馈调节作用,因此咬合重建与普通的活动修复治疗相比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讨论有关颌位关系和咬合接触问题。确定正常颌位关系是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基础,建立正常咬合接触关系从而恢复正常咬合功能是咬合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大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和超低剂量纳洛酮组(N组).麻醉诱导后,R组切皮时以0.25 μg· 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每次增减幅度为0.05μg· kg-1·min-1,吸入1.2% ~ 1.5%七氟醚;N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以0.1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纳洛酮,关腹膜时停止输注,其余处理同R组.术毕入麻醉恢复室(PACU)90 min,按需给予吗啡,离开PACU即采用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第一疼痛时间,于术后15、30、60、90 min、2、6、24、48和72 h时记录累计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累计吗啡用量减少,第一疼痛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输注超低剂量纳洛酮(0.1 μg·kg-1·h-1)可减轻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病人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