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彭国平  胡锡元  梁淼  熊玮  崔金涛 《中医杂志》2012,53(16):1394-139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肾血流灌注程度分级;再用脉冲波多普勒(PW)观察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肾动脉血流灌注随之逐渐降低,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VS、VD、VM值呈逐渐降低,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PI及RI值呈逐渐增高,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的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西妥昔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西妥昔单抗、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耐药机制"为关键词,检索1990-01-2010-0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 1)EGFR旁路信号传导通路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耐药;3)EGF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分析34篇文献.结果: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调节多种细胞功能,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耐药现象可能与多个传导通路紊乱有关,包括旁路信号途径的激活、受体突变、配体自分泌/旁分泌的产生以及下游信号蛋白的组成性活化.结论:目前对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要想解决其耐药问题,进一步提高西妥昔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尚需进行更多项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3.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iposomal paclitaxel plus cisplatin,L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P)一线治疗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随机入组55例患者(LP组和GP组分别为29例和26例),分别采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联合顺铂(75 mg/m2)和注射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进行治疗,21 d为1个周期。结果:对于肺癌原发灶,LP和GP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7.9%和30.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1%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区域转移的淋巴结,LP和G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4.8%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LP组疾病控制率(93.1%)高于GP组(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LP和GP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6.2%(25/29)和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LP组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P组(P<0.05),而贫血、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LP方案可能更能使患者获益,不良反应更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背景:微小RNA-146a通过负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介导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否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凋亡未见研究报道。 目的:观察微小RNA-146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将50 nmol/L微小RNA-146a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转染错义链及PBS的细胞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微小RNA-146a反义寡核苷酸转染48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P < 0.01)、凋亡增多(P < 0.05),细胞的微小RNA-146a水平明显降低(P < 0.01),核因子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5)。说明微小RNA-146a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其机制与增加核因子κBp65表达有关。关键词:微小RNA-146a;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转染;增殖;凋亡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0.024  相似文献   
55.
研究表明微粒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载体,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对细胞的内分泌、分子信号转导、物质合成等生物功能的调节而影响组织的损伤、修复,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病理状态下,微粒数量增多、内容物发生改变,影响靶细胞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导致靶细胞结构、功能改变,从而引起组织、器官结构功能改变,导致疾病发生。而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以气道阻塞、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其基本特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粒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气道上皮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综述将阐述微粒在支气管哮喘、COPD 等疾病进程中的作用,以期通过对微粒产生及作用机制的了解,帮助寻找疾病诊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6.
咬合自由度     
上下牙咬合接触是完成咬合功能的必要条件。咬合接触由咀嚼肌收缩产生,同时其通过刺激牙周本体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咀嚼肌的收缩特征,进而调整咬合接触的强度、方向以及接触点的分布。由于存在咬合接触对咀嚼肌的这种反射性调节机制,一些异常咬合会引起咀嚼肌的异常收缩,从而损伤相应组织。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咬合接触是修复体设计等咬合治疗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提出咬合自由度的概念,用以描述咬合接触与不接触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程度。咬合自由度越大,说明咬合运动越自如,咬合接触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度越高、干扰性越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1450nm半导体激光联合自拟丹黄散治疗痤疮能否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方法:150例病例分成3组。激光组:50例,采用波长为1450nm的半导体激光(Smoothbeam,Candela),光斑直径6mm,动态冷却(DCD)时间为22~26ms,治疗剂量为6~10J/cm2。治疗前常规清洁皮肤,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h后用激光对治疗部位照射。治疗后用冰袋或冰胶原面膜冰敷。间隔一个月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组:50例。口服自拟丹黄散,隔日一剂,分2次口服,三个月为一疗程。方药:丹参10g、大黄5g、黄芩10g、白芷10g、红花5g、石膏30g、枸杞15g、熟地30g、茯苓15g、甘草5g;激光+中药组:50例。在上述激光组治疗基础上,每次激光治疗后配合中药丹黄散口服,隔日一剂,分2次口服。方药:丹参10g、大黄5g、黄芩10g、白芷10g、红花5g、石膏30g、枸杞15g、熟地30g、茯苓15g、甘草5g。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在起效时间上的差别;观察3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的变化程度,记录治疗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3组中,激光+中药组治疗起效时间最短,有效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鄂州市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对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统一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家禽从业人员456人,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再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职业暴露人群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456名家禽职业暴露人员中,260人(57.02%)知道人禽流感,157人(34.43%)知道一些,但不完全,完全不知的39人(8.55%)。通过调查,说明他们对禽流感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对于感染人禽流感的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明显偏低。且文化程度高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防护意识也随之提高。结论鄂州市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自身保护意识不高,禽流感相关知识匮乏,相关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蝉花免煎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将40例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口服或静脉使用铁剂,并规律进行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蝉花免煎颗粒,2组均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RBC、Hb、HCT等贫血相关指标,ALB、PA、TR等营养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DA、MPO、AOPP等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IL-1、IL-6、TNF-α等炎性因子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蝉花免煎颗粒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构建抑制大鼠Wnt5a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达到抑制H157细胞Wnt5a表达的目的。方法 根据大鼠Wnt5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含有发夹结构的2条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形成双链后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正常H157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5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有目的条带出现,提示Wnt5a干扰片断已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与预先设计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H157细胞后经G418筛选,成功获得阳性克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nt5a的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Wnt5a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明显抑制H157细胞中Wnt5a表达,这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