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报告5例预激综合征(WPW)并心房纤颤(af)的射频治疗结果。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0~65岁。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例伴有室间隔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4例术前诊断为WPW并发af,其中2例为显性左侧旁路,1例为显性右侧旁路,1例为隐匿性旁路,1例疑为房室结双经路。经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标测,5例均为左侧旁路,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Holter检查对40例有ST段压代性缺血发作的冠心病患者的24h心率变异性的时诚指标和混沌分析的定量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无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63.
有关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多为临床观察所导出的推论,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见报道。本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以山东医科大学附院负责的健康保健者为目标人群,选择体检、微量元素(血清锌、铜等12项)检测记录完整,年龄55岁以上,确诊为慢性  相似文献   
64.
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一公司生产的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非药囊电极。术中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非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5.
616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ST—T变化分析附属医院心内科李秀琴,潘秀荣,黎莉,赵长芹,邢金芝,李希荣1988年5月至199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1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动态心电图检测。男442例,女174例,60岁以下326例,61~70岁192...  相似文献   
66.
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表化调查 ,试图发现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患者 6 0例 ,均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DDD或VDD起搏器 2 4例 ,VVI起搏器 36例。在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以下内容问卷或量表 :一般状况调查表 ;心脏起搏治疗相关问题调查表 ;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量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社会支持量表 )。对照组为门诊体格检查的健康人 30例 ,按要求填写SCL 90量表。量表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SCL 90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患者的SCL 90总分与患者的经济情况、心脏起搏方式、躯体症状和社会支持相关 (P <0 0 5 )。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长期心脏起搏患者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经济情况、社会支持、躯体症状、起搏方式等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随访过程中 ,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67.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99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措施评估委员会起搏器安置专题组将AICD的适应症分为三类: 公认的适应症:①已证实具有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电生理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护不能准确预测其药物治疗效果者;②已证实具有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但无有效药物治疗或不能耐受有效药物治疗者;③药物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或无效,改行手术或导管消融术后,电生理检查仍能连续诱发出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  相似文献   
68.
自1978年Wolf等首次报道了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可做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死亡的预报因子以来,人们对HRV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职业病及产科学等非心血管病方面亦有重要的价值。而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有许多突破性进展,现概述如下。1HRV与心肌梗死(MI)许多研究已证明:降低的HRV同MI后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具有密切的独立相关性。而进一步研究发现:HRV预测AMI预后的价值是有时间限制的,即HRV仅在MI后最初6个月内是心源性摔死的独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对 RFCA术中术后 DD浓度及 GMP- 140表达变化的观察 ,来研究 RFCA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 32例接受 RFCA治疗的病人 ,在插管前、电生理标测完成 ,放电前、放电后及术后 40~ 48h,动态测定血浆 DD浓度及 GMP- 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结果 平均血浆DD浓度及活化血小板百分率 ,在插管前分别为 :5 5 8± 2 85 ,1.6 5 2± 0 .918;电生理标测后为 :984± 5 2 6 ,3.12 1± 2 .76 5 ;放电后为 :1879± 892 ,4.135± 3.6 0 9;术后 40~ 48h分别为 :90 7± 491,4.2 43± 3.5 96。各组与基线值比较 ,均明显增高。结论  RFCA术中术后血浆 DD浓度增高 ;GMP- 140表达增加 ,RFCA造成血凝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70.
射频消融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CA)损伤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连续接受 RFCA治疗的患者在插管前、电生理标测后、放电后及术后 40~ 48h,血小板 GMP- 140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标测后、放电后及术后 48h,血小板活化率依次明显增高 ,与插管前基线值比较 ,均 P<0 .0 1。结论 :射频消融可激活血小板而使血凝状态发生改变 ,射频损伤具有血栓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