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IGF-Ⅰ和PDGF与骨折合并脑外伤时愈合加快的关系。方法将152只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脑外伤组)、C组(骨折组)和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其中A组8只,B、C、D组各48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1d、4d、1周、2周、3周和4周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中IGF-Ⅰ和PDGF浓度。结果实验期间C组IGF-Ⅰ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变化,围绕A组IGF-Ⅰ的血清浓度水平上下波动,B组和D组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两组在各个时间点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d时,B组和D组IGF-Ⅰ的血清浓度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P<0.01),4d时达到峰值,B、D两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和2周时B、D两组IGF-Ⅰ的血清浓度逐渐下降,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周和4周时B、D两组IGF-Ⅰ的血清浓度基本降至A组水平,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d至1周时间段内,各时间点B组、C组和D组PDGF的血清浓度均较A组降低,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与A组相比降低(P<0.01),在2周和4周时间点上,B组和C组PDGF的血清浓度基本回升至A组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Ⅰ和PDGF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快的原因之一,且两者之间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将改性PLGA-[ASP-PEG]复合兔BMSCs培养,检测BMSCs粘附、增殖性能的变化及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al等的表达情况。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Ⅰ型胶原成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经化学接枝-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PLGA-[ASP-PEG]膜表面的Ⅰ型胶原含量大大提高,明显高于经单纯化学接枝或单纯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膜表面的胶原含量,且远高于二者之和。改性PLGA-[ASP-PEG]表面BMSCs的粘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其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能显著改善PLGA-[ASP-PEG]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法观察激光损伤后不同时间鼠视网膜中水通道蛋白?1( aquaporin?1,AQP?1)的分布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Brown Norway( BN)大鼠激光损伤视网膜后,脊椎脱臼法处死,摘除眼球,4%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平行视神经矢状连续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阴性对照。用已知有AQP?1表达的正常大鼠眼球眶周组织中的血管切片为阳性对照。另取出大鼠眼视网膜组织,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免疫组化切片显示,褐色粗颗粒出现在大鼠眼组织细胞中为阳性,无则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组AQP?1 mRNA表达量为:(1.15±0.01),激光损伤即刻:(1.10±0.01);12 h:(1.10±0.03);24 h:(1.16±0.01);72 h:(1.13±0.01)。结论 AQP?1在眼内阳性表达于多个与水代谢有关的部位,视网膜上AQP?1 mRNA的表达在激光损伤后呈现动态变化,激光损伤初期呈上调,损伤后期呈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口服雷公藤多甙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同时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8例(80.00%),显效5例(14.29%),好转2例(5.71%),无效0例。结论口服雷公藤多甙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治疗效果确切,且应用疗程短,无特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背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可以解决自体骨软骨来源有限的问题,但存在免疫排斥问题。 目的:观察以深低温保护剂保护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并与自体关节软骨移植作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24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中8只用于异体骨软骨柱的制备,16只随机分成同种异体移植组和自体移植组,每组8只。 方法:使用横穿钉套筒提取兔股骨内侧髁骨软骨柱,将骨软骨柱在4 ℃条件下放入盛有10%二甲基亚砜的冻存管中2 h,将冻存管移入程序冷冻仪内以1 ℃/min速率降至-75 ℃,放入-196 ℃液氮罐底部保存3周备用。用横穿钉钻头在兔左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垂直于软骨面制造缺损,缺损深4 mm,直径4.45 mm,自体移植组取右膝关节内侧髁骨软骨柱植入到左侧膝关节相应缺损处,异体移植组将经过程序性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到相应缺损处。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兔关节活动度、修复组织的质地等情况。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半定量改良Wakitani score法进行评估。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分泌情况。 结果:两组实验动物关节活动度正常。异体移植组移植处关节软骨面较光整,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高度一致,结合紧密,颜色接近,与自体移植组相似。两组移植后,兔关节缺损处被透明软骨覆盖,潮线整齐,细胞排列有序,分泌大量基质,异体移植组移植处软骨深层及软骨下骨处可见微小裂隙,未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种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组Wakitani score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总分接近,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强阳性。 结论: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可修复全层小面积关节软骨缺损,术后近期软骨细胞存活,可分泌软骨基质,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与自体骨软骨柱修复的兔关节软骨缺损在组织学上相近。  相似文献   
36.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其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即切除致痫灶,从而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而致痫灶的精确定位是TLE手术治疗的关键。影像组学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的诊断和辅助检测技术,可以高通量自动化提取大量医学影像特征并进行分析,其在颞叶癫痫诊断方面有助于区分硬化海马与正常海马,辅助外科医生准确定位致痫灶。本文对内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在影像组学的研究流程与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其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记作K16-RGD),评价其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和靶向特异性。方法固相合成法合成K16-RGD,以其为载体将虫荧光素酶质粒导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其转染效率;并观察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和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细胞黏附竞争性抑制和转染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K16-RGD介导转染的靶向特异性。结果K16-RGD的转染效率低于商业化脂质体,但加入氯喹可使其转染效率与脂质体相近。PEI也能显著提高K16-RGD的转染效率。含RGD肽GRGDSPC、K16GRGDSPC能显著抑制BMSCs的黏附和降低K16-RGD的转染效率。结论K16-RGD是一种易于合成、高效、低毒的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以其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载基因仿生基质材料进行骨缺损修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潘海涛  郑启新  杨述华  刘勇  叶树楠 《肿瘤》2006,26(9):827-831
目的:探讨B7-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能否诱导抗骨肉瘤主动免疫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将B7-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7-1和空载体pcDNA3分别导入骨肉瘤细胞株LM8中,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LM8/B7-1和LM8/pcDNA3),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7-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转基因细胞株LM8/B7-1的体外增殖能力;用LM8、LM8/B7-1和LM8/pcDNA3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得到腹腔浸润淋巴细胞和致敏脾细胞,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活力;将LM8、LM8/B7-1和LM8/pcDNA3细胞分别接种到C3H雄性小鼠前腋下,观察其致瘤能力;观察LM8/B7-1致敏的小鼠对骨肉瘤细胞LM8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B7-1基因在转基因细胞LM8/B7-1中能得到高表达;LM8/B7-1体外增殖能力与LM8和LM8/pcDNA3无明显差异(P>0.05);LM8/B7-1诱导的CTL的杀伤活力显著高于LM8和LM8/pcDNA3诱导的CTL对相同靶细胞的杀伤活力,LM8/B7-1诱导的CTL对LM8/B7-1的杀伤活力也明显高于对LM8和LM8/pcDNA3的杀伤活力(P<0.05);LM8/B7-1致瘤能力较LM8和LM8/pcDNA3细胞明显下降(P<0.01);LM8/B7-1致敏的小鼠对骨肉瘤细胞LM8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B7-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能诱导抗骨肉瘤主动免疫作用,为利用B7-1基因进行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呈持续性,无畏寒发热、声音嘶哑、胸闷气促、呛咳、四肢无力及麻木.1个月间肿块无明显增大,但疼痛无缓解.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骨肉瘤中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阐明骨桥蛋白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OPN mRNA在58例骨肉瘤组织和25例瘤旁相对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OP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OPN mRNA高表达率为81.0%(47/58),而25例瘤旁相对正常组织标本中OPN mRNA高表达率仅16.0%(4/25)。OPN 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范围、年龄以及GT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无关。5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复发23例,死亡8例。其中OPN mRNA高表达组47例中复发20例,死亡7例;而低表达组11例中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 骨肉瘤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OPN mRNA的高表达反映了骨肉瘤病情的进展,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提示OPN可能是骨肉瘤的一种重要负性预后因子。骨桥蛋白在骨肉瘤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