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产生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诱饵(decoy)核酸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基因治疗策略.可特异性地阻断核转录因子的活性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也极可能成为有效治疗肾脏疾病的新方法。本研究借助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  相似文献   
102.
对23例第一胎产妇的母乳进行动态测定溶菌酶浓度,共117次。并在产后每周取奶一次共4次进行观察,测定结果均值及各受试者之间母乳中溶菌酶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平均值在一周内逐日上升,以产后第六天为最高,在国内首次证实初乳中有高浓度的溶菌酶。它和母乳中其它的防御因子一样,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夏雯  葛传生  潘晓勤  韩青 《江苏医药》2004,30(9):684-686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卡介苗素)在调节变应性哮喘患儿T辅助细胞(Th)亚群平衡及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患儿33例(哮喘组),分别给予激素吸入治疗(治疗对照组)及激素吸入+卡介苗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患儿T辅助细胞1型(Th1)、T辅助细胞2型(Th2)亚群细胞及Th1/Th2比值,并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Th1细胞及Th1/Th2比值下降,Th2细胞上升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05)。(2)治疗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1);联合治疗组Th2细胞下调及Th1/Th2比例上升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对照组Th2细胞下调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5)。(3)联合治疗组Th1/Th2比值改善好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介苗素治疗有助于哮喘患儿Th2型免疫亢进向Th1型免疫转化,可望在防治哮喘发作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细胞凋亡与大鼠肾小球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实验性动物模型观察细胞凋亡与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侧肾切除加静脉注射柔红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观察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①建立的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其组织形态学特征类似于人类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第4周开始出现硬化病灶,第8周肾小球大部分节段均成为硬化病灶。②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仅存在极少的细胞凋亡现象;肾小球硬化模型的肾组织2周组无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4周组开始出现小球细胞凋亡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4±1.2) vs (1.6±0.8)](P<0.01);6周至8周组小球细胞凋亡达高峰,凋亡细胞数分别为(8.6±2.8),(10.1±1.9),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8±0.8),(1.7±0.5)],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4周~8周(硬化初、中期),硬化肾小球中出现的凋亡细胞数与肾小球细胞总数呈明显负相关(r=-0.85,P<0.01);8周(硬化后期)以后,硬化肾小球内出现的凋亡细胞数与肾小球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细胞凋亡与大鼠肾小球硬化发生的范围及进展的时相密切相关,细胞凋亡可能是引起肾小球固有细胞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和紫癜性肾炎 (HSPN)患儿中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2 4例 AGN和 2 0例 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的水平。结果  AGN急性期和 HSPN活动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 ,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L - 13在 AGN和 HSP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IL-1β诱导的人系膜细胞(HMC)前列腺素E2(PGE2)释放及环氧化酶-2(CO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HMC培养上清中PGE2,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OX-2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①IL-1β显著上调PGE2释放及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均<0.01);②IL-10对基础状态下PGE2释放及C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③IL-10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IL-1β诱导的PGE2释放及COX-2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IL-10抑制IL-1β诱导的HMCPGE2释放及COX-2表达,提示IL-10对HMC具有多方面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肥胖相关新基因NYGGF4对3T3-L1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NYGGF4基因过表达对3T3-L1脂肪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基因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NYGGF4开放阅读框(ORF)的全长,通过双酶切连接法构建NYGGF4-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体法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以pcDNA3.1空载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遗传霉素(G418)压力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PCR鉴定转染细胞的NYGGF4的mRNA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连续7 d的生长状态,以转染空载和未转染正常3T3-L1为对照,绘制生长曲线.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稳定转染细胞株有NYGGF4基因的表达,而pcDNA3.1空载未见人源性NYGGF4的表达;2.转染NYGGF4基因的3T3-L1细胞增殖速度明显较未转染和转染空载的3T3-L1细胞加快.结论 新基因NYGGF4可明显促进3T3-L1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可能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免疫功能改变,采用改良Esnault S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培养与酶免疫吸附法检测,对12例终末期肾衰病人在采用不同透析膜血透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3的水平进行观察。发现血透前IL-13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血透后IL-13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透析膜对IL-13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提示在终末期肾衰病人的血透过程中,存在Tdisplay st  相似文献   
109.
观察了人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行小球系膜细胞(GMC)H2O2和O2-产生的影响,并与经LDL刺激后GMC的增殖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相比较,结果发现:经LDL刺激30min,浓度≤100mg/L时,LDL能明显促进GMC释放H2O2和O2-,>100mg/L时,GMC上清中该类物质的浓度并不随之增加。LDL刺激GMC释放H2O2和O2-的浓度曲线与经LDL刺激48h后GMC的增殖曲线以及LDH释放曲线相符合。说明LDL除可直接影响GMC增殖外,尚可通过对GMC释放或产生活性氧和LDH等炎性介质来间接损伤肾小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