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DMN)微量注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对大鼠胰腺内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质量250~300g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DMN微量注射100nL浓度为0.4μg/mL的SS,对照组(n=6)DMN微量注射100nL的人工脑脊液(aCSF)。两组均予20%脂肪乳液行十二指肠灌注1h后,取大鼠胰腺标本行c-fos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DMN注射SS组大鼠胰腺内c-fos免疫阳性神经纤维阳性面积(6122.5±1410.0vs1875.8±992.0)和阳性指数(0.62±0.02vs0.26±0.07)均明显降低(P〈0.01)。讨论:DMN微量注射外源性SS对大鼠胰腺内神经元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说明DMN外源性SS通过抑制胰腺内神经元发挥对胰腺外分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初步探讨L-精氨酸诱导慢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实验动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 h和7 d组,每组10只,间隔1 h分两次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溶液造模.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Van Gieson法对胰腺胶原纤维染色.结果 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 h和7 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 634±890)U/L、(3 872±2 676)U/L、(3 307±2 197)U/L和(1 561±304)U/L,精氨酸7 d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12 h和24 h组(P<0.05),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 h和7 d组胰腺的病理分值分别为0.8±0.4、5.1±2.6、6.5±2.2和4.5±1.6,精氨酸7 d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低于24 h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7 d组胶原染色范围明显增加,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胶原染色.结论 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7 d可引起胰腺组织纤维化及管状复合结构增生,可用于探索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3.
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发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不同处理标本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08年9月间由同一内镜超声医师行EUS—FNA检查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报告将诊断结果分为明确良恶性诊断、可疑恶性、取材不满意3类,比较液基细胞学、现场细胞学和传统细胞学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现场细胞学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传统细胞学方法的68.0%(32/47)(P〈0.05),略高于液基细胞学方法的89.7%(26/29)(P〉0.05)。液基细胞学和现场细胞学方法获得明确良恶性的诊断率分别为82.8%(24/29)和78.6%(33/42),显著高于传统细胞学方法的57.4%(27/47)(P〈0.05)。现场细胞学方法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细胞学和液基细胞学方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场细胞学方法和液基细胞学方法较传统细胞学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且液基细胞学方法更易于获得明确良恶性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10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刷检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胆管刷检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及其在诊断胆道和胰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ERCP胰胆管刷片细胞学检查的病例212例,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及临床最终诊断,分析胆道及胰腺肿瘤的细胞学特点及意义.结果 212例中样本满意率99%(2例无上皮细胞),细胞学报告阴性者137例,其中临床最终诊断恶性45例(阴性预告值60.2%).细胞学报告低级别异型增生者11例,临床最终诊断恶性6例(阳性预告值54.5%).细胞学报告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恶性者可信性较高,高级别异型增生23例,1例失随访,临床最终诊断恶性19例(阳性预告值86.4%).细胞学报告恶性41例,临床最终诊断均为恶性(阳性预告值100%).细胞重叠、核大小不等、染色质增粗、黏附性差、坏死背景、核仁、病理性核分裂等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结论 提高诊断效率依赖于从取材、制片、固定到阅片诊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区分"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30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NMT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量为2.32(1.17~5.17),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0.78(0.07~3.14,P<0.05).胰腺癌组织中导管细胞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2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9±15.0)%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胰腺癌导管细胞DNMT1阳性率54.5%为界,分为高表达组(19例)和低表达组(11例).DNMT1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x2=6.897,P=0.029)、淋巴结转移(x2=4.739,P=0.029)、神经浸润与否(x2=5.44,P=0.020)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血清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侵袭力、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组织中GLI1、PTCH1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胰腺癌组织及27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GLI1、PTCH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GLI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12~3.65,中位数为1.19;PTCH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82~4.36,中位数为2.36.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GLI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3~2.76,中位数为0.87;PTCH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11~2.17,中位数为0.58.癌组织GLI1、PTCH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GLI1 mRNA与PTCH1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5);GLI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GLI1、PFCH1基因参与胰腺癌的发生;GLI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胆管内超声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57例患者胆管狭窄行ERCP,所有患者均在行ERCP时用经导丝的UMG20-29R腔内超声探头扫查狭窄部位。结果手术病理或者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1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26例,所有良性胆管狭窄的患者随访12~36个月。单纯细胞学诊断胆道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39.1%、100%、100%、48.1%和61%。IDUS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80.8%,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8%,准确性为80.7%。结论IDUS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性质的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HC组)、SAP 6 h组、SAP 12 h组、SAP 18 h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大鼠SAP模型.通过HITACHI-71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水平;酶化学法测定胰腺MPO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胰腺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SAP各组血清淀粉酶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并伴有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显著增加,与HC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HC组胰腺组织内可见Caspase-1 mRNA表达,但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较弱SAP各组胰腺组织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SAP各组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与H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而且与SAP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IL-1β及IL-18的过度表达在SAP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RCP下放置鼻胰管收集胰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PCR-MSP法检测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所有胰液标本均成功抽提出DNA,30例胰腺疾病病人胰液标本同时进行了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检测,其中20例胰腺癌病人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70%(14/20),p16基因甲基化率为35%(7/20),8例慢性胰腺炎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25%(2/8),2例胰腺囊腺瘤病人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50%(1/2),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腺瘤病人胰液中无p16基因甲基化.单纯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0%(14/20),特异性为70%(7/10),阳性预测值为82.4%(14/17),阴性预测值为53.8%(7/13),诊断准确性70%(21/30).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与K-ras基因联合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0%(14/20),特异性为100%(10/10),阳性预测值为100%(14/14),阴性预测值为62.5%(10/16),诊断准确性80.0%(24/30).结论 鼻胰管收集的胰液可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联合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更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