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本研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泪膜功能进行临床检测,旨在探讨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按年龄将双眼屈光度相差不超过-1.00 D(等效球镜)的近视患者110例220眼平均分组,A组年龄为18~30岁,B组年龄为30~50岁,随后进行常规LASIK.分别在术前、术后3 d、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询问干眼症状,检测荧光素试验、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和泪河高度.结果 干涩感: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B组的干涩感明显重于A组(P<0.01).异物感:2组在术后3 d和1周时存在差异(P<0.05).灼烧感:2组间在术后3 d和1周时存在差异(P<0.01).荧光素试验:2组在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存在差异(P<0.01).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2组均存在差异(P<0.01).虎红染色:在术后1周、2周时,B组的虎红着色点明显多于A组(P<0.01).Schirmer I试验:2组间在术后3 d、1周、2周和1个月时存在差异(P<0.01).泪河高度:2组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 30岁以上行LASIK患者较30岁以下者易出现干眼症,且缓解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术前、术后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方法:应用Retiscan图像系统对101例RD患者的101只患眼及未网脱眼术前和术后的视功能进行MERG检测。测试野水平视角为±30°,垂直视角为±30°,采用ERG-jet电极,在8min(分8段)记录64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视网膜脱离区域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相应值均明显降低(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01):视网膜脱离区域术后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术前同一区域均有明显提高(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术前同一区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视网膜脱离区域术后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对应区域均有明显降低(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01)。结论: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 术前、术后的视功能;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却不能完全达到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5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内壁异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眼球内壁异物的取出是眼科疑难手术之一 ,若使用传统的经巩膜切开法取出异物非常困难。随着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 ,为此类手术开辟了新方法 ,使眼球内壁异物取出率明显提高 ,同时减少其并发症 ,较好地保留或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我们于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开展 36例 (36眼 )眼球内壁异物的玻璃体切割术 ,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 :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们共收治 36例 (36眼 )眼球内壁异物病例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 6岁至 4 9岁 (平均 33.6岁 ) ,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 1天 ,最长 5个月 (平均 35天 )。本…  相似文献   
54.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一直作为炎症标志物临床应用.肝脏是CRP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大量变性和坏死,肝功能受损,影响CRP合成和利用.为了探讨CRP测定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现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48例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CRP的定量检测,观察其在不同肝硬化中的浓度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功能的机制,并同成人新鲜血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4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另一组采用成人新鲜血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提升免疫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成人新鲜血浆。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提高白蛋白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使肝硬化的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治疗组(8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整肠生治疗,另一组为自然恢复组,30d后两组进行肠道菌群及血清肝纤维化因子透明质酸、层连粘蛋白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整肠生治疗组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透明质酸、层连粘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利于早期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58.
Nd∶YAG激光行虹膜周边切除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陈连萍吴军滕岩我院自1992年使用Nd∶YAG激光对42例60只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经2~12个月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2年5月~1993年1...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近视眼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方法 对506例993只眼不同近视程度的近视患者进行普通视力、电脑验光、检影镜和散幢眼底二而镜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993只眼明显视网膜变性者354只眼,占35.65%,其中单纯下性裂孔83只眼,占8.36%.高度近视患者449只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10.24%,中度近视患者443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8.13%,低度近视患者101只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0.99%.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高度近视发牛视网膜病变的概率明显增高,早期发现对诊断和治疗由中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至关重要,同时可提高LASIK手术的安伞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