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院1987-193年共收治角膜穿通伤172例,占同期眼科住院病人的17.11%,男女之比为4.2:1,工人55例,占31.98%,农民48例,占27.91%,中小学生儿童分别为28例和15例,占16.28%和8.72%。入院时已盲目者占70.35%,出院时盲目率降至45.35%,早期就诊及时准确的治疗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现代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代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部分病例配合现代玻璃体手术,治疗各种网脱40例40眼,其中较特殊和复杂的网脱有:黄斑裂孔笥网脱3例,黄斑裂孔伴明显机化牵引性网脱 ,黄斑裂孔伴周边裂孔1例,后极部裂孔1例,据齿缘离断性网脱2例,陈旧网脱继发周边视网膜巨大囊肿3例,伴有白内障网脱2例,人工晶体入术后发障玻璃体浊济南市多脱1例,复发性网脱2例,伴有玻璃体积血网脱4例,玻璃体积血伴牵引性网脱2例,眼球穿孔伤后  相似文献   
43.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mecrosisARN)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坏死性视网膜炎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71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描述,当时称作桐泽型葡萄膜炎。1977年美国报道了同样的病例,称作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1978年Young和Bird发现该病的双眼病例,又命名为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现统一命名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由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良,故对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6例6眼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同时施行玻璃体切割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方法:注气,放液,环扎,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等手术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及术后激光治疗。结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35例病人中视力增进31例,无变化4例;经一次或数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34例,不完全复位1例,结论:手术治疗黄斑裂孔隙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激光虹膜周切联合房角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属于眼外引流术适应症的闭角型青光眼22例3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15例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氩激光房角成形术。治前眼压:30.33±2.50mmHg,C值:0.13±0.01,治后经8—16个月随访,眼压:18.50±3.51mmHg,C值:0.20±0.02,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意义,治前、后视力、视野对比无显著意义。作者认为该技术安全有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RS)是以后极部感觉神经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ium,RPE)层间有浆液积聚为特征。此病好发于后极部和黄斑区周围。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25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各种慢胜病毒性肝炎中含量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PT检测。结果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胛值不同程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类病例间PT含量也不相同,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有助于了解肝内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细胞受损的状况,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慢性高血糖是DR发病的基础,微血管病变是最关键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微血栓形成、细胞因子异常活化等多种因素有关。血红素氧合酶(H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的血红素降解代谢的限速酶,其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增殖、抗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得到了肯定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0H与SDR二者间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与形态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4例增生前期或增生期并接受PRP治疗的DR患者57只眼纳入研究。在PRP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3、9个月以上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wilcoxon带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Dunnett-t、LSD-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比分析了PRP治疗前及治疗后黄斑功能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PRP治疗后9个月以上视力降低(Z=-2.292,P=0.022);mfERG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20 d 2环P1波幅值密度降低(P=0.039),3个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9个月以上再度降低(P=0.014);治疗后20 d,3、9个月以上3~5环 P1波幅值密度降低,20 d 3环P=0.000,4环P=0.001,5环P=0.000;治疗后3个月3环P=0.000,4环P=0.006,5环P=0.001;治疗后9个月以上3环P=0.000,4环P=0.000,5环P=0.000;治疗后9个月以上1环P1波幅值密度明显降低(P=0.050)。治疗后20 d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加(P=0.007),3个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981)。PRP治疗后出现黄斑囊样变性6只眼,占10.5%。结论 PRP治疗后,DR黄斑功能出现一定程度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出现一过性增加。mfERG和OCT联合应用可全面客观评价黄斑区功能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