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观察低浓度臭氧(O3)暴露后过敏性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症细胞及IL-2等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大鼠气道呈变应性炎症改变和气道黏膜损伤加重,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发生改变,表明IL-2、IL-6和IL-8等细胞因子在O3介导的气道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采用四手操作技术的60例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术患儿作为实验组,将采用传统护理配合方法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医生工作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工作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miRNA-146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探讨miRNA-146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各3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RNA、miRNA-146a模拟物和miRNA-146a抑制物后进行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2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IFN-γ受体α(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et)、GATA-3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IFN-γ、IL-4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243.81 ± 94.32)%]与血浆IFN-γ水平[(27.69 ± 7.64) n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5.74 ± 22.93)%和(9.75 ± 2.81)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53和4.237,均P < 0.01),且miRNA-146a的表达与血清IFN-γ呈正相关(r = 0.837,P < 0.01)。体外CD4+ T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Th1数量、T-bet蛋白和mRNA表达、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均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Th2细胞数量、GATA-3蛋白、GATA-3 mRNA表达以及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miRNA-146a可能通过影响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重及血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25~44kg/m^2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针刺、埋线、游罐的方法治疗,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瘦素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经该针疗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瘦素均明显下降。结论: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重、血瘦素均有良好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从分析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及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着手,讨论了知识经济对医学创新教育的需求,结合《重建磨牙三维透视模型》的立题及实践,讨论了从开展学生创新性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3.32)%增至(10.34±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3.20)%增至(5.10±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gt;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177;3.32)%增至(10.34&;#177;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177;3.20)%增至(5.10&;#177;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gt;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lt;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由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8.
在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高血压患者中也常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发生[1],此种缺血发生时无任何临床症状,这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亦称静息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显著影响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同样可引起猝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2,3].  相似文献   
109.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一氧化氮(NO)的合成与其密切相关。在不同组织中NO发挥多种作用。目前,对于NOS与舌下神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即NOS在正常舌下神经核中的分布与表达;当舌下神经损伤时,NOS在舌下神经核中的分布与表达;以及神经修复时,NOS在舌下神经核中的分布与表达。本文就这方面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教学改革是临床创新素质教育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活动 ,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是临床教学的精髓 ,而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则是临床创新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