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医药卫生   52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抗菌药物与乙醇致双硫仑样反应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现将本院近4年间急诊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甲硝唑,呋喃唑酮时与乙醇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58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2.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祖国医学的“鼻鼽”范畴。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和新药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年中医药在防治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较快,对其防治机制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根据中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从传统中药中挖掘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3.
贾燕花  胡昌勤  刘皈阳 《医药导报》2013,32(11):1513-1514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相对结晶度。方法采用X粉末衍射技术测定抽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样品相对结晶度,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相对结晶度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近红外光谱图,建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相对结晶度近红外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49个生产厂家49批次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样品相对结晶度,与X粉末衍射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相对结晶度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结果与X粉末衍射法测得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近红外光谱法能够用于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相对结晶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确诊为SLE的≤14岁患儿79例(男18例,女61例)的临床资料,对男女儿童首发及主要临床症状、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随访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首发症状及非首发症状中,男童组以发热发生率最高,女童组以面部红斑发生率最高。男童更易出现肾脏和血液系统的损害(P < 0.05),其中蛋白尿发生率较女童明显升高(P < 0.05)。女童更易出现关节痛(P < 0.05)。两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红细胞沉降率的异常率均很高(>80%,P > 0.05)。男童组的疾病活动度在首次就诊及随访至第9年时高于女童组(P < 0.05)。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时间1个月至10年),在男童组中,3例失访,1例死亡,7例病情控制良好,但均需口服较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控制病情,2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狼疮脑病。女童组中,3例失访,5例死亡,34例病情控制良好,其中口服醋酸泼尼松10 mg以下维持的有5例,停药1年的1例,停药2年的2例;4例出现狼疮脑病;1例在患病后第7年出现抑郁焦虑状态并有自杀倾向;2例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绿视;1例在服用激素第3年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不同性别SLE患儿的临床特征、部分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存在差异。男性SLE患儿可能起病更重,更易发生肾脏及血液系统损害,且远期预后可能更差。女性SLE患儿可能更易累及关节。  相似文献   
95.
<正>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系统性疾病。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N6-腺苷酸甲基化(m6A)是指在RNA腺苷酸的第6位氮原子上发生的动态和可逆的甲基化修饰,由甲基转移酶、甲基化阅读蛋白和去甲基化酶共同作用,是表观遗传调节的另一种形式~[1]。m6A是真核信使核糖核酸(mRNAs)中最常见的内部修饰物,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m6A修饰可改变肿瘤发展、调控精子、  相似文献   
96.
中药治疗脂肪肝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疏肝健脾之法,应用自拟方治疗脂肪肝45例,总有效率为93.3%。强调疏肝健脾与活血软坚相结合,药宜清灵通透,慎补多疏。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中药加针刺对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原发性视功能损害患者38例(72只眼),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稳定,分为中药加针刺组15例(28只眼)、中药组12例(23只眼)、对照组11例(21只眼),分别予口服滋补肝肾中药联合针刺、口服滋补肝肾中药和仅监控眼压处理。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加针刺组的视力、视野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中药组视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视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视力和视野评分均下降(P〈0.05)。结论滋补肝肾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于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的视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缺血性中风"为主题词,"临床疗效"或"中医治疗"或"中医药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2000~2016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368篇,其中符合条件的有51篇,将这51篇文献中所涉及到的单味药物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用药规律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1篇文献中,共涉及复方53首,药物152味,用药频次达526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或等于10次的分别为川芎、黄芪、丹参、水蛭、地龙、赤芍、红花、当归、桃仁、天麻、石菖蒲、甘草、全蝎、郁金、牛膝,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类别排前四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平肝熄风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红花配当归、黄芪配川芎、石菖蒲配郁金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平肝熄风药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聚类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35 对夫妇的154 个IVF 和88个ICSI周期,男方分别在女方获卵前和获卵日2次获取精液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DNA 损伤(SDF)检测,统计IVF 和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与IVF和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IVF 和ICSI周期临床妊娠和非临床妊娠的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F与IVF 和ICSI 的胚胎结局无相关性,也不能预测IVF 和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0.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未抗病毒治疗的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评价其HBV DNA短期自发波动
情况及影响其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123例ALT>2×ULN的未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首次就
诊的HBV DNA定量(罗氏COBAS)、HBsAg定量、ALT、AST结果,第二次就诊(间隔4周以内)的HBV DNA定量结果;对于首
次就诊4周内行肝脏穿刺的受试者评价其肝组织学结果(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组织纤维化评分)。结果93例(75.6%)
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30例(24.4%)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应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
析提示,HBV DNA的波动程度与Knodell 坏死炎症评分及HBV DNA载量相关。Knodell 坏死炎症评分≥10 的患者其发生
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Knodell 坏死炎症评分<10 的患者(50.0% vs 18.3%, P=0.042);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42.9% vs 20.6%, P=0.030)。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其HBV DNA在短期内存在波动,其中约25%的受试者的HBV DNA波动在0.5 Log
IU/ml以上;HBV DNA波动的程度与肝脏炎症程度以及HBV DNA载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