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7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目的 分析影响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1 366例,男588例,女778例,年龄18~78岁,BMI 18~35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置入2种喉罩之中的任一种:加强型可弯曲喉罩(FLMA)或第2代双管喉罩(EDLMA)。根据首次置入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首次置入成功组和首次置入失败组。记录性别、年龄、体重、BMI、ASA分级、是否牙列缺失、喉罩置入次数、喉罩类型、置入者和助手的经验、标准置入技术的使用情况、套囊压力以及麻醉时间。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喉罩置入成功(100%),其中首次置入成功1 283例(93.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选择使用FLMA(OR=34.52,95%CI 14.06~84.73,P<0.01)、置入者经验不足3年(OR=3.09,95%CI 1.84~5.23,P<0.01)、未使用标准置入技术(OR=29.88,95%CI 12.86~69.47,P<0.01)。
结论 选择使用FLMA、置入者经验不足3年、未使用标准置入技术是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12.
713.
<正>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作为一种远隔神经肌肉刺激模式正在运用于临床,发挥双向的神经激活作用,其疗效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rPMS常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使用,形成了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点磁刺激[2]。但目前rPMS及其与rTMS联合临床应用尚无统一认识,缺乏规范化。  相似文献   
714.
目的:评价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在颅脑检查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CT方法:颅脑增强扫描病人CT例,男例,女例,高危因素者例,有病变者例,无异常者例。全部病例增强所用造影剂均为双北注射液,2581541041422535剂量,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检查,测量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值,记录血压、心率改变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标准100mlCT包括增强质量、不透光性、全身耐受性、局部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增强质量均为“优”,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增强前后值改变有极显著性差异(CTP<),全身耐受性和局部耐受性“佳”,不良反应率低,程度轻。0.0005结论:在颅脑增强检查中,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极少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肾功能改变,不良反应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安全性、耐CT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