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胆管切开取石(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194例,其中经EST治疗64例,CBDE治疗13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EST组中的64例胆管结石,60例切开成功,3例切开失败,残留结石1例,手术成功率93.8%。CBDE组中的130例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14例,手术成功率89.2%。EST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BDE组(P〈0.05)。CBDE组术后并发症10例(7.7%),平均住院日14.3 d,EST组3例(4.7%),平均住院日5.6 d,CBDE组均明显高于EST组(P〈0.05)。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83例70岁以上的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中,接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53例(传统组),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微创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微创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总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用于老年患者时有其局限性,有时开腹手术对患者更为有利,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3.
中药天葵子是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干燥块根,为我国常用中药品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其主要成分有生物碱、氰基和硝基类、酚酸类等。该文对天葵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麻醉复苏过程中大鼠皮质脊髓束(CST)神经电信号放电频率、波幅、峰间期(ISI)等的变化,描述并分析麻醉复苏期大鼠CST神经电信号的特征差异. 方法 在复合麻醉剂Chlorpent麻醉后SD大鼠的脊髓T8节段处的CST内插入微电极,分别在麻醉后1h、2h、3h应用神经信号采集处理系统Cerebus记录大鼠CST神经电信号,利用神经信号分析软件Neuro Explorer及Off-line Sorter分析并比较CST神经电信号放电频率、波幅、ISI的变化. 结果 与麻醉后1 h(麻醉状态)比较,麻醉后2h、3 h(复苏状态)大鼠的CST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波幅明显减小[(640.13±126.01)μV vs(200.44±19.53)μV、(144.49±22.5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I值从较为集中变化为较为分散. 结论 麻醉复苏过程中大鼠的CST自发放电在放电频率、波幅、ISI等神经电信号的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参白解毒方(SBJDF)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刺激人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FHC),模拟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PHC损伤模型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DS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参白解毒方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FHC细胞的周期分布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1的表达。结果:DSS能够抑制FHC细胞活力,下调FHC细胞的Cyclin A2、CDK1蛋白表达,将FHC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 参白解毒方给药后能减少DSS细胞毒性,增加FHC细胞的Cyclin A2、CDK1蛋白表达,进而逆转DSS导致的FHC细胞G0/G1期阻滞,增加细胞活力。结论:参白解毒方可能通过维持细胞周期稳态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仙连解毒方干预“湿热瘀毒证”小鼠结直肠肿瘤的转录组学特征。方法 将9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湿热瘀毒证”结直肠肿瘤模型组及仙连解毒方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仙连解毒方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以经典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方式构建结直肠癌模型,仙连解毒方组从造模当天开始给药(12.9 g·kg-1),共给药112 d。末次给药结束4 h后,取各组小鼠结直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亚甲基蓝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的组织病理形态;提取结直肠组织总RNA,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学测序,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筛选、验证差异基因。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仙连解毒方可显著改善小鼠结直肠充血水肿情况,减少小鼠结直肠肿瘤数量、体积;亚甲基蓝染色结果表明仙连解毒方可以显著抑制畸形隐窝灶(ACF)的发生(P<0.01);HE染色显示仙连解毒方可显著减轻结直肠组织的损伤、异型增生;RNA-seq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15个,上调基因446个,下调基因169个。仙连解毒方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54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25个。RNA-seq测序分析发现仙连解毒方主要调控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k7,P<0.01),黏蛋白16(Muc16,P<0.01),SiahE3泛素蛋白连接酶家族成员3(Siah3,P<0.01),胰岛再生基因3g(Reg3g,P<0.01),RNA聚合酶2延长因子相关因子2(Eaf2,P<0.01),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P<0.05),分泌珠蛋白家族1A成员1(Scgb1a1,P<0.05),序列相似家族227成员B(Fam227B,P<0.05),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c多肽40(Cyp2c40,P<0.01),锚蛋白重复及EF手结构域蛋白1(Ankef1,P<0.05)等基因的表达,并且肠上皮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细胞色素P450酶对外源性药物的代谢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结论 仙连解毒方具有干预“湿热瘀毒证”小鼠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转录组学分析提示可能与干预代谢相关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从癌毒病机理论出发梳理了周仲瑛教授辨治肿瘤的经验,阐述了"扶正补虚固本"与"祛邪抗癌解毒"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以抗癌解毒为治疗核心,健脾和胃固本为辅的肿瘤辨治策略.结合癌毒易损正的病机特点,在扶正补虚中应尤为重视益气养阴治法和相关方药的应用,为临床抗肿瘤辨治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
99.
100.
邓永  沈卫星  孙铭  徐斌  王本泉 《安徽医学》2015,36(7):875-879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选自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I-IV型)141例,DHS组71例,PFNA组7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个月。 Evans Ⅰ-Ⅱ型骨折,DHS组与PFNA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手术期出血量DHS组少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 Ⅲ-Ⅳ型骨折,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ns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建议选择价格低廉的DHS,Evans Ⅲ-Ⅳ型建议选择PF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