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通过检测cyclinD1/CDK4在口腔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OSCC、3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cyclinD1、CDK4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cyclinD1/CDK4在OSC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FHIT与cyclinD1、CDK4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cyclinD1、CDK4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FHIT、cyclinD1、CDK4在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FHIT可能并不通过影响cyclinD1/CDK4来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视网膜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α、βⅠ、βⅡ和γ等4种亚型特异性膜转位(激活)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可能参与视网膜缺血预适应(IPC)形成的cPKC亚型。方法体重200~25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6),IP组(左眼内压17.29kPa并维持5min,n=48),假手术组(Sham,n=48);后两组分别在手术处理后10、20和40min及1、12、24、72和168h(每个时间点n=6)取视网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PKC亚型特异性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组织内cPKCα、βⅠ、βⅡ和γ等亚型中,cPKCα膜转位水平在IP处理后10min~168h内与C和Sham组相比无显著改变,而蛋白表达量在IP处理后12~168h明显升高,在72h达高峰。cPKCγ膜转位水平在IP处理后20min~1h内显著增高,在40min达高峰;cPKCγ蛋白表达量在IP处理后12~72h明显增高,在24h达高峰。IP处理对视网膜组织内cPKCβⅠ、βⅡ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cPKCγ膜转位(激活)增强可能参与大鼠视网膜IPC早期形成,而cPKCα和γ蛋白表达量的增高可能与晚期IPC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63.
小鼠A20RS样细胞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能否诱导出霍奇金淋巴瘤H/R-S样细胞.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LMP1全外显子片段,使之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LMP1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导入.420细胞.结果:扩增的LMP1cDNA长度为1.1kb,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整合了LMP1和空载体的亚克隆细胞,Western Blot印迹鉴定PLXSN-LMP1组有LMP1蛋白的表达,出现了H/R—S样细胞形态改变.结论:建立了小鼠A20RS样细胞模型,为下一步建立霍奇金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NF-κBp65、TRAF2、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OLP(30例糜烂萎缩型、30例非糜烂型)及40例正常口腔黏膜(对照组)中NF-κBp65、TRAF2、cyclinD1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OLP中上皮细胞凋亡指数(67.32±18.9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43±4.31),而固有层的凋亡指数(34.12±9.8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0.52±8.42)(P<0.05).OLP的上皮层角质细胞NF-κBp65、TRAF2、cyclinD1的阳性率分别为85.00%、76.67%和71.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固有层淋巴细胞NF-κBp65、TRAF2、cyclinD1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86.67%和7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糜烂型组固有层中NF-κBp65阳性表达低于非糜烂型组.OLP固有层淋巴细胞NF-κBp65表达水平与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呈正相关,与其自身的凋亡呈负相关.固有层淋巴细胞TRAF2、cyclinD1表达水平均与其自身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OLP上皮层和固有层TRAF2、cyclinD1表达均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OLP中同时存在角质细胞凋亡亢进及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的减少,这种凋亡的异常可能与OL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LP中NF-κBp65阳性表达,并出现异常核表达,提示NF-κ Bp65在OL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有机结合中医与传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养生及康复等护理服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在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病,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步伐。文章重点就我国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完善培训制度、开展分层培训、实施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及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等发展策略,以期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通过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NOM6例,OPL28例,OSCC34例中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其NOM无表达;在OPL中的表达率为82%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加重,表达率呈上升趋热(P〈0.05);而在OSCC中表达率为65%,随着肿瘤的分极增加,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PL和OSCC中呈异常表达,并与OPL程度和OSCC分级有关,P53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检测及克隆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mCD99L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A20细胞中mCD99L2基因的mRNA表达,RT-PCR法从A20细胞总RNA中获取mCD99L2基因含编码区全长cDNA,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经序列测定;设计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PCR获取含mCD99L2基因编码区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ho I双酶切取所需目的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与pcDNA3.1/MycHisC(+)质粒重组,对产生的重组子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并经过测序证实。结果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20细胞中mCD99L2基因mRNA呈阳性表达;RT-PCR法成功获得mCD99L2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DNA序列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NM—138309)比较,结果完全一致;重组质粒pcDNA3.1.mCD99L2中的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mD99L2基因相应序列比较,100%同源。结论 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存在mCD99L2基因,采用RT-PCR和T.A技术克隆了A20细胞的mCD99L2基因,成功构建了pcDNA3.1.mCD99L2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探索mCD99L2基因在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8.
殷操  沈丽佳  谢思明  谢立群 《医学争鸣》2006,27(19):1792-1794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0,90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22例口腔扁平苔藓、20例口腔白斑、10例正常黏膜中HSP70,90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HSP70在OLP组中主要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91%(20/2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P〈0.05);HSP90在OLP,OSCC组中主要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为主,分别占73%(16/22)和70%(14/20),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口腔白斑组(P〈0.05).结论:HSP70,9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HSP90可能还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前肌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于每次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实施。术后4、8、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AROM)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双侧腿围,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屈曲AROM,并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状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AROM、VAS评分和双侧腿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膝疼痛VAS低于对照组(Z=-2.68,P<0.05;Z=-4.53,P<0.01;Z=-3.84,P<0.01);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膝关节AROM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92,均为P>0.05),治疗12周、术后6月治疗组膝关节AROM范围大于对照组(t=-3.72、-4.42,均为P<0.01);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腿围差低于对照组(t=3.68、7.14、9.70,均为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0,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肢体功能改善等具有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Kikuchi淋巴结炎60例病理形态变化规律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病理形态变化规律及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NK T细胞淋巴瘤 )、不典型分枝杆菌结核、猫抓病鉴别的诊断。方法 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核杆菌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 PCR)技术观察 6 0例Kikuchi淋巴结炎活检标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Kikuchi淋巴结炎 95 %的病例同时可见增生(PT)、坏死 (NT)及黄色瘤 (XT) 3型改变 ,其中PT为主占 5 6 % ,NT占 39% ,XT占 5 % ;受损区域可见到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 5种类型细胞 ;组织细胞每例可见 ,常共同表达CD6 8、MAC387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 3种抗原 ;PT期抗体Ki 6 7强 ( ) ,NT灶内细胞FAS( ) ;PCR检测发现 10 6 0 (16 7% )结核杆菌阳性 ,在 10例阳性中仅有 6例抗BCG(antimycobacteriumbovis) ( )。结论 Kikuchi淋巴结炎病变特征复杂 ,以组织细胞为主体的多细胞组成 ,以凋亡坏死为主 ,存在PT→NT→XT病变发展规律 ;针对组织细胞进行免疫酶标及巨噬细胞结核杆菌DNA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