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医药卫生   225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正超声经舌骨上区扫查舌下腺时可以显示部分舌底浅层图像,但因探测深度受限,无法显示舌内部结构~([1])。使用低频腹部超声探头检查舌探测深度足够,但舌周气体干扰明显,图像不清晰。本组应用低频腹部超声和高频浅表超声联合检查56例正常人舌部,旨在分析正常人舌的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52.
补肾活血汤提取物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方法】补肾活血汤(全方组)及其拆方(补肾组、活血组)分别用溶剂极性递增法提取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以及水4个部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传至第3代采用表面抗原鉴定,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将上述补肾活血汤提取物按浓度梯度处理细胞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最有效部位及其最佳浓度。用补肾活血汤最有效部位处理细胞, 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均具有不同程度维持细胞活性的作用。其中以补肾组乙酸乙酯部位、全方组乙酸乙酯部位及活血组乙酸乙酯部位最为有效,且呈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100μg/mL为最佳药物浓度,并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补肾活血汤有效部位处理细胞后,细胞增殖速度与数量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以补肾组最有效,全方组次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有效部位处理细胞后,处于增殖期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以补肾组最有效,全方组次之。【结论】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在补肾组乙酸乙酯部位,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于增殖期细胞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金属表面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磺化壳聚糖(VEGF/SCS)多层膜,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化学合成制备磺化壳聚糖(sulfated chitosan,SCS)并对其表征进行分析;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VEGF/SCS多层膜;对钛表面涂层进行表征分析并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结果钛-VEGF/SCS自组装多层膜表面光整,该涂层体外溶血率为0.567%,可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至(49.29±1.05)s,减少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结论 VEGF/SCS层层自组装形成的多层膜可以提高钛合金的体外血液相容性,显示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负荷(LGL)饮食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病人采用临床治疗配合正规糖尿病饮食以及少量多餐的低血糖负荷饮食;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配合正规糖尿病饮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病人治疗后HbAlc明显改善,低血糖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 结论:LGL饮食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HbAlc,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因胃底静脉曲张伴较大自发性分流道(分流道最窄处直径5~15 mm)接受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的24例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短期疗效(技术成功率、术后5 d再出血率、6周死亡率)、远期疗效(1年再出血率和死亡率、3年死亡率)及安全性(异位栓塞发生率)。结果 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技术成功率91.7%(22/24),5 d再出血率0(0/22)。1例(4.5%)术后2 d复查门静脉系统血管CT成像显示脾静脉主干部分栓塞。22例患者中2例失访,随访时间14.9(1.0~48.6)个月,术后6周死亡率0(0/20),术后1年再出血率35.0%(7/20)。12例行胃镜随访的患者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加重,5例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术后1年死亡率5.0%(1/20),术后3年死亡率20.0%(4/20),均与出血及异位栓塞事件无关。结论 对于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短期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异位栓塞发生风险,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以四丁基碘化胺为离子对试剂,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锡二巯丁二钠中二巯丁二钠的含量。方法:采用SunFireTM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6.5 g·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 ℃。结果与结论:二巯丁二钠在1.92~17.28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3%。本方法适用于注射用亚锡二巯丁二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预适应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 ing,IP)是指心肌经过 1次或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或再灌注后 ,通过激活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 ,增加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 。此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IP不但能够有效地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所造成的心肌损害 ,包括心肌坏死、心肌顿抑、收缩功能减退 ,且显示有抗氧自由基 (OFR)及抑制膜脂质过氧化等作用 ,预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 。关于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一般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 :…  相似文献   
58.
汪洋  马民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0):2002-2005
目的 探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第1周为2片/次,第2周为3片/次,第3周为4片/次,均为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风湿祛痛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BASDAI、BASF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祛痛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TNF-α、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非麻醉下高强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超声与MRI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均已生育,年龄30~49岁。肌瘤直径3~9 cm,使用由深圳希复康公司研制的HIFU-2000型高强超声治疗仪,每周治疗1次,最少治疗3次,最多治疗8次。治疗后用MRI增强扫描评价子宫肌瘤凝固性坏死面积的大小。结果:肌瘤坏死30%占40.0%(12/30),50%占6.6%(2/30);无效占53.3%(16/30)。肌瘤位置与疗效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前壁与后壁、前壁与侧壁、后壁与侧壁、前壁与宫底、后壁与宫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14、1.63、1.16、1.06、0.73,P均0.05)。HIFU治疗次数与疗效的比较:3次与6次、3次与8次、6次与8次相比,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0、0.90、0.382,P均0.05)。结论 :非麻醉下HIFU治疗子宫肌瘤,虽然无创、安全,但疗效不够理想,可能与每次治疗声功率小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前后判断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并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追踪观察鼻咽癌分期是否对放疗具有敏感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其中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T2),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T3),12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T4),均行近期放射治疗(1疗程30次,66~70 Gy/次,5次/周,共6周),前后均行T1WI、T2WI和MRI增强扫描,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病灶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对比。上述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放疗前对比,MRI增强扫描,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7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及颈部淋巴结退小,并强化不明显或无强化趋势(P<0.05)。但5例病理分期为T4肿瘤中4例大小变化不明显及1例增大(P<0.05),并且病灶标准化强化强度变化也不明显。结论 MRI增强扫描灵敏显示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变化,对鼻咽癌的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鼻咽癌放疗疗效与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