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672例慢性乙肝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应答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1.46(95%CI:1.35~1.57,P<0.00001)1、.28(95%CI:1.13~1.45,P=0.0001)1、.31(95%CI:1.14~1.52,P=0.0002)1、.31(95%CI:1.23~1.40,P<0.00001),而病毒耐药率和病毒学突破率则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0.58(95%CI:0.48~0.69,P<0.00001)和0.52(95%CI:0.44~0.60,P<0.00001)。替比夫定组的ALT复常率和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1.13,95%CI:0.99~1.27,P=0.06;RR=1.05,95%CI:1.00~1.11,P=0.07)。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CK)升高率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为3.26(95%CI:2.28~4.67,P<0.00001)。结论替比夫定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相对较为安全,但其引起CK值升高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2.
外源性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可重建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永生化。 目的:采用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克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编码区全序列,同时选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目的基因表达标志物,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慢病毒表达载体。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6/2008-03 在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pBABE-puro-hTERT质粒由Robert Weinberg教授惠赠,质粒pDONR221,pLenti6/V5-DEST,ccdB Survival,Stbl3及293FT细胞由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方法:以pBABE-puro-hTERT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目的基因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包含酶切位点BglⅡ、HindⅢ),通过BP反应克隆至pDONR221,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包含酶切位点Hind Ⅲ,Bg Ⅲ),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形成pDONR221-hTERT-EGFP。采用LR重组酶将pDONR221-hTERT-EGFP和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形成pLenti6/V5-DEST-hTERT-EGFP。将pLenti6/V5-DEST- hTERT-EGFP与包装质粒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DONR221-hTERT-EGFP和pLenti6/V5-DEST- hTERT-EGFP是否构建成功。包装重组慢病毒,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293F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测序发现慢病毒入门载体pDONR221包含目的基因hTERT 1 547位点存在点突变(原碱基A变成G),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成功诱变并鉴定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hTERT-EGFP成功构建。转染后的293FT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强绿色荧光。 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稳定转染提供快速、简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否对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为PBL教学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将PBL法引入2011级留学生在消化科的实习教学,通过出科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留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高,PBL教学能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合于消化科留学生实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4.
患者 男,48岁,民工。因“昏迷8h”于2005年8月6日晚21:00入院。患者于8h前在露天高热环境中连续作业5h而出现胸闷、无汗、四肢乏力,继而神志不清、昏迷。入院体检:T41.5℃,P110次/min,R32次/min,BP96/60mmHg(1kPa=7.5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反应(-),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口吐少量白沫,  相似文献   
85.
IGFs家族基因在肝细胞癌变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Fs家族包括IGF-Ⅰ、IGF-Ⅱ、IGF-Ⅰ受体和 IGF-Ⅱ受体以及IGF结合蛋白。近年研究发现,IGFs家族基因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生长调控机制、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肿瘤血管形成三个方面探讨IGF-Ⅱ及其受体IGF-ⅠR和IGF-ⅡR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观察根除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新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  5 4例确诊消化性溃疡、Hp阳性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4例 ,予以雷贝拉唑 10mg/次 ,克拉霉素 0 5 g/次 ,阿莫西林 1 0g/次 ,均一日 2次 ,饭前一小时服用 ,连用 4天。对照组 2 0例 ,予以兰索拉唑 30mg/次 ,克拉霉素 0 5 g/次 ,阿莫西林 1 0g/次 ,均一日 2次 ,饭前一小时服用 ,连用 7天。疗程结束后 5~ 6周复查14 C尿素呼气试验 (14 C UBT)。计算两组患者用药成本及费用—效果比 (C/E)。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按治疗意向分析 (intentiontotreat,IT)的根除率分别为 82 35 % (2 8/34)、75 % (15 /2 0 ) ,按完成随访病例分析 (per protocol,PP)的根除率为 90 32 % (2 8/31)、88 2 4 % (15 /17)(P >0 0 5 ) ,副作用发生率为 12 9%、2 3 5 % ,C/E为 3 35、4 92。结论 含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 4日疗法 ,是一种短程、高效、更符合药物经济学要求的根除Hp方案。  相似文献   
8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已引起广泛重视,如何进行有效的Hp根除治疗,倍受关注。我们观察了由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新三联四日疗法根除Hp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103例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消化科门诊患者,均排除了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8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 检出率逐渐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 高.高尿酸血症是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存在相关性,抗尿酸 治疗能否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受益,成为 临床上关注的热点.我们对2010 ~2011年我院体检人群非酒 精性脂肪肝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41岁,教师.因"反复甲胎蛋白(AFP)异常10年,尿黄3个月"入院.患者于10年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50~70 U/L,AFP 30 ~ 100 μg/L,诊断不明确,当地医院予口服护肝药(具体不详)治疗后AFP稍下降,后又反复升高.3个月前发现尿黄如浓茶色,伴皮肤色素沉着、双手指关节酸痛,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体质量减轻等.在当地医院查ALT 140 U/L、AST 115 U/L、AFP 218.10 μg/L,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喜食海产品,对酒精过敏.体格检查:T 36.8℃,P 91次/min,R 20次/min,BP 133/73mmHg.发育正常,体形消瘦,神清.颜面部皮肤晦暗,较多色素沉着,周身皮肤及黏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无异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