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手术治疗策略,评价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12—2012-12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3例,骨折按AO分型.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按伽马钉操作常规置入髓内钉。术后1年采用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按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2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AO分型简单实用,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采用多功能骨科牵引床牵引结合股骨粗隆下小切口辅助复位、加长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2.
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并取得良好疗效。但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损伤大,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科自2009年2月~2012年1月采用经外侧三角肌入路,运用加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经皮逆行螺钉位置.统计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入钉点在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出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其连线即为髋臼前柱纵轴.该线与弓状线接近平行,其进针方向与出钉点-髂前下棘连线为(42.84±2.61)°,与出钉点-髂结节连线为(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8)mm.结论 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便于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制定临床手术方案.经皮逆行髋臼螺钉技术可用于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4.
胸锁关节由于其特有的坚强韧带结构,是全身最不易脱位的关节之一,在所有外伤性关节脱位中不到1%。胸锁关节可向前向后偶尔向上脱位,容易漏诊,而延误整复可造成复位后不稳定。对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符合微动关节生理特性的满意方案,治疗不当容易产生并发症,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带线锚钉治疗胸锁关节脱位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胫骨远端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软组织覆盖和血液循环比较脆弱,骨折愈合较为困难,特别是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发生骨不连、皮肤坏死,甚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 采用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术(minimally invasive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配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我们自2007 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84 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针刀结合药物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乐  毕大卫 《中医正骨》2011,23(9):62-62,6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以第3腰椎横突局限性压痛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针刀结合药物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7~63岁,中位数39岁。两侧腰椎横突发病19例,单侧腰椎横突发病37例。经CT、MRI检查均排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喙突肩胛骨关节盂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肩胛骨CT数据3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肩胛骨数字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位置;然后结合主元分析,搜索和确定使用双螺钉内固定方法的进钉位置;最后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 使用单螺钉时,进针点P到肩峰前外侧最突起点X的距离为(39.15±2.28)mm、到喙突前内点Y为(28.66±2.68)mm、到上角点Z为(61.13±6.57)mm; PX、PY 之间的夹角为(81.27±7.15)°,PX、PZ 之间的夹角为(133.27±6.84)°;对于进钉方向,螺钉与 PX的夹角为(104.08±4.41)°,与PY的夹角为(10129±351)°,与PZ 之间的夹角为(76.23±5.03)°。 使用双螺钉时,进针点E与原单螺钉的进针点之间的距离为(5.12±1.37)mm,进针点F与原单螺钉的进针点之间的距离为(3.88±0.94)mm; 两进针点的连线与长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7.41±3.51)°。结论 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并且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8.
自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溶解术开展以来,我们对经皮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但发现采用现行的颈前外侧手术显露途径〔1、2〕用于经皮穿刺切除颈椎间盘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颈前外侧显露途径用于手术时,用拉钩将气管、食管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59.
自1984~1996年间我们共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496例,其中52例术中证实为非半月板源性膝前痛,44例得到随访,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21~53岁,平均395岁,有明显外伤史者38例。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均有...  相似文献   
60.
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椎滑脱的力学关系和手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力学原理解释腰椎间盘同症和脊椎滑脱的病理关系,以指导手术方法。方法: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共34例腰椎间盘突出和脊椎滑脱鹗2经后路行椎管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横突间隔合,其中26例行RP或Steffee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8例采用自体腓骨纵截移植脊椎融合内固字术,对术式选择、手术原则和治疗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34例手术患者按Stauffer疗效标准,自体腓骨移植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