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胰高血糖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高血糖素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分泌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T2DM病人38例(T2DM组),正常健康人(NC组)30名行胰高血糖素-C肽释放试验,同步取血测定血浆ghrelin、C肽.结果 (1)两组空腹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6 min后:两组C肽均比空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2.0±0.8)μg/L比(1.3±0.6)μg/L,NC组:(3.0±0.8)μg/L比(1.2±0.4)μg/L,均P<0.01],但T2DM组仍低于NC组;两组ghretin均有下降,NC组ghretin比空腹下降显著(2.3±0.7)μg/L比(2.7±0.8)μg/L,P<0.01),T2DM组ghrelin无明显下降[(2.9±0.9)μg/L比(3.0±1.0)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与腰围呈负相关(r=0.343,P<0.01),是它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ghrelin分泌可能与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及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ghrelin可能相瓦作用影响糖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泵及应用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诺和灵R胰岛素泵给予持续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血压、血脂两组治疗均同,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C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lb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定量及Ccr经统计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而胰岛素泵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褥疮也称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同时由于糖代谢、脂质代谢异常,使糖原物质沉积于皮下,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血液循环不良,使褥疮极易发生而难于愈合.为更好地解决糖尿病合并褥疮的防治问题,现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空腹血糖(FPG)正常者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差别。方法将妊娠高血压孕妇FPG正常者纳入观察组,正常妊娠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从20周岁到45周岁按每5周岁为一年龄段各设5个小组,即:≥20周岁为A组,≥25周岁为B组,≥30周岁为C组,≥35周岁为D组,≥40周岁、〈45周岁为E组。每小组各按时间顺序入选病例31、32、33、34、30例。入选对象在孕37周加1至38周时进行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然后将观察组各小组2小时血糖值(2hPG)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35例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小组2h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愈加显著,其中c组与B组、D组与c组、E组与D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各小组2hPG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着年龄增长2hPG升高率逐渐增加,其中E组与D组、D组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FPG正常者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年龄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糖代谢障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小鼠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感染-高脂组、高脂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喂养40周,作血清抗CP抗体、血脂水平及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取主动脉根部标本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弓部标本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感染-高脂组、高脂组和感染组小鼠血浆NO水平分别为(83.04±38.35)、(57.67±26.71)、(46.59±24.49)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564±24.97)μmol/L(P均〈0.01)。感染-高脂组、高脂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组织总NOS活力分别为(4.28.4±2.41)、(5.464±3.30)、(7.51±3.64)、(8.81±4.04)U/mg,感染-高脂组总NOS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高脂组、感染组及对照组总NOS活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感染.高脂组、高脂组和感染组小鼠主动脉组织诱生型NOS(iNOS)活力分别为(0.649±0.217)、(0.443±0.193)、(0.5164±0.208)U/mg,组间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未检测到iNOS活力。感染.高脂组小鼠平均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脂组增大[(1352494±43748)μm^2vs(96378±30945)μm^2,P〈0.05]。结论cP感染可加速高脂饮食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并引起主动脉iNOS产生增多,提示内皮功能异常可能是CP感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红艳 《吉林医学》2013,34(5):875-876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3个月复查的重要性,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通过听力初筛的3个月婴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常规进行听力复筛,使用方法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出生听力未通过1601例,满月复筛未通过166例,3个月常规复筛3 204例,未通过66例,转上级确诊听力障碍10例,其中3个月复筛未通过转上级确诊听力障碍3例。正常新生儿的DPOAE图在1.5 kHz处出现高峰,其幅值为(15.0±4.5)dB。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而听力复筛可以及早发现后天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患儿,因此听力复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课应用中的教学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临床技能课期间,选取昆明医学院2006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析试验组,即PBL教学班(40人),采用PBL教学;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班(40人),采用传统临床技能教学.课程结束两个教学组分别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临床思维及动手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过程中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可在今后的临床技能教学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模型,了解细胞间藕联情况。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BMMSCs,体外扩增,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第2代BM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取继续培养1周、2周、3周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横纹肌肌动蛋白和闰盘样结构的存在。结果: 5-aza处理后1周、2周、3周均可见横纹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细胞。5-aza处理后1周及2周连结蛋白43在部分细胞上表达:呈核周散在分布的棕黄色颗粒,5-aza处理后3周连结蛋白43 在细胞密度大的区域呈核周聚集成线形分布的棕黄色颗粒,个别细胞间可见此结构,类似正常心肌的闰盘结构。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随培养时间延长及细胞密度增加逐渐形成闰盘样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10μmol/L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24小时,继续培养3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结果 5-aza诱导后3周部分细胞横纹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密度大的视野可见连结蛋白43染色阳性的闰盘样结构。部分肌管样结构上可见明显的横纹。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是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5-aza诱导下可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有望成为细胞心肌成形术(CCM)合适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200例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2组,IMT≥0.9mm者143例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IMT〈0.9mm者57例为对照组。再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71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72例。对照组、B组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指导,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临睡前口服,连续应用8周。比较3组治疗后IMT。结果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IMT较B组降低(P〈0.05),B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MT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减缓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