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雷公藤复杂提取物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雷公藤复杂提取物进行脂质体包合,探讨脂质体包合复杂物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考察工艺条件以及处方组成对主要成分包封率的影响以及脂质体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薄膜-超声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小单室脂质体,粒径在30~50 nm,主要成分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生物总碱的最大包封率分别为98.10%,88.63%,但是包封有复杂物质的脂质体混悬液长时间存放不稳定。结论:脂质体可以用于包合复杂混合物,但长期存放呈现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萜类化合物,鉴定为雷酚萜L(3-epi-triptobenzeneB,Ⅰ)、雷酚萜B(3β,14-dihydroxy-abieta-8,11,13-triene,triptobenzeneB,Ⅱ)、雷酚萜E(wilforolE,Ⅲ)、雷酚萜酸(triptohairicacid,Ⅳ)、雷酚萜酸甲醚[11-hydroxy-14-methoxy-18(4→3)-abeo-abietan-3,8,11,13-tetraen-18-oic-acid,hypoglic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雷酚萜L(triptobenzeneL),化合物Ⅳ为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实验表明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3.
委陵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委陵菜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和潜力,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委陵菜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卢滨  范云双  段宏泉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58-1561
目的:研究绿升麻中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各种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环阿屯烷型三萜类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23R)-16β,23∶23α,26∶24α∶25-triepoxy-9,19-cyclolanost-7-en-3-O-β-D-xylopyranoside。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23R)-26-deoxycimicifugoside。化合物1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72.24,55.97 mg·L-1。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日本路边青Geum 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以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为坡模酸(pomolic acid,Ⅰ)、1β,2α,19α-tr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Ⅱ)、3β-O-trans-ferulyl-2α,19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Ⅲ)、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Ⅳ)、2v,3β,19v,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V)、乌苏酸(ursolic acid,Ⅵ)、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Ⅶ)、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acid(Ⅷ)、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tormic acid,Ⅸ)、蔷薇酸(euscaphic acid,Ⅹ)、goreishic acid(Ⅺ)、swinhoeic acid(Ⅻ)、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Ⅳ).结论 化合物Ⅰ~Ⅲ、Ⅺ~ⅩⅣ为首次从日本路边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转筋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中抗肿瘤迁移活性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法对转筋草提取物中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趋化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迁移活性。结果从转筋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粉蕊黄杨二醇A(1)、(+)-(20S)-20-dimethylamino-3-(3α-methylsenecioylamino)-5α-pregn-12β-ol(2)、2,4-二羟基苯乙酮(3)、香草酸(4)、epipachysamine D(5)、β-谷甾醇(6)。抗肿瘤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5在浓度为10μg·m L-1时趋化抑制率分别为74.1%、82.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有抗肿瘤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