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赋能健康教育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价值.方法 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赋能健康教育干预.评估两组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4(SNHG4)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行手术根治术切除的113例胃癌组织及82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06该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 Mayo评分≥7分者,加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和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进入缓解期后,调整药物剂量,两组均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沉(ESR)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Mayo评分、Geboes指数评分、结肠黏膜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开始获得缓解的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ayo评分、Geboes指数评分及结肠黏膜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且观察组的ESR、CRP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随访的6个月中,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诱导病情缓解,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细胃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例胆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十二指肠镜组(36例)与超细胃镜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检查期生命体征变化、反应分级,同时观察记录超细胃镜插镜情况及检查结果。结果 超细胃镜组24例一次性操作成功率100.0%,进镜视野A级占95.8%。3例超细胃镜直视下活检证实为腺瘤恶性病变,12例巨大嵌顿直视下激光碎石成功,3例疑似残余结石通过单纯胆总管探查排除结石残留。无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超细胃镜组患者检查中收缩压为(96.40±9.18)mmHg,血氧饱和度为(97.85±1.37)%,优于十二指肠镜组的(103.42±10.74)mmHg、(95.71±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胃镜与十二指肠镜检查,患者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诊治胆管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治优势以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超细胃镜与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区别。选取46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选择同期的另外42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采用普通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情况,总体操作时间,患儿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超细胃镜组46例患儿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高达95.7%(44/46),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成功率为81.0%(34/42)。超细胃镜组患儿在接受超细胃镜下钳取异物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5.2%(7/46)也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同时,患儿对超细胃镜的耐受程度也优于普通胃镜。结论超细胃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手段,患儿的依从性更好,耐受性更好,患儿能更积极地配合诊治,值得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移植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分析移植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8例脾切除术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水平均在正常范围;52例肝硬化患者在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经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6周白细胞总数为(4.02±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8.80±7.2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71±6.3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小幅上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我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经门静脉注入途径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和血清白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B超声肝脏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TB水平均有下降(P0.05),ALB和AFP水平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PT、APTT和TT均显著下降,Fg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PT、APTT、Fg和TT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减小,门静脉内压和门静脉血流量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体积均有增大趋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流情况,起到暂时性的肝脏支持作用,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并脾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对12例胰腺疾病合并脾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彩超、CT、增强CT及胃镜联合检查确诊12例脾静脉血栓;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胰腺疾病易合并脾静脉血栓,彩超、CT、增强CT及胃镜检查联合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